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冯振——磨剑十年,迎来精准医疗的“英盛时代”


  新旧动能百人访谈:冯振——磨剑十年,迎来精准医疗的“英盛时代”

  【2018年7月10日上午,在济南市主要领导的见证下,他跟世界500强公司、全球生命科学领域领导品牌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次签约也被业内视为2018年度国内临床质谱领域十大事件之一,而在此之前,他已经与瑞士哈美顿、芬兰雷勃等多家国际著名医疗企业建立了战略联盟,吸收和消化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在分子诊断和质谱应用领域开启“英盛时代”,从零开始,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创业过程,强手如林,他又有怎样的强者特质?909记者郭慧对话山东英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冯振,正在播出。】

微信图片_20190620100602.jpg


  在很多人眼里企业家是“成功”的代名词,说起来让人羡慕,这更是一个强者的群体,每个人都在竭尽全力,只有付出120%的努力再加上多种适宜的客观条件,才可能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记者眼里的英盛生物董事长冯振就是这样一位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家。1999年山东医科大学毕业进入医疗机构后,他一直从事耳聋遗传基因检测方面的课题研究,一个偶然的际遇,促使他做出了改变人生轨迹的决定:

  【当时来说,耳聋基因并不是一个适合产业化的、赚钱的品种,我们当时做了一个课题,就发现这个群体特别大,我们跑了很多聋哑学校,跑坏了两辆面包车,到各个聋哑学校去收集标本,完成我们的一个科研项目,我们到了这个土屋路的那个聋哑学校的时候,有一个家长就站在学校门口,我问他,你是来送小孩的吗?他说嗯他是来送小孩的,完了因为我们工作到很晚,下班都天快黑了,他还站在那,还在那,我说你怎么还没走啊?他说我孩子是第一天送到这个聋哑学校,一直是我照顾他。我不知道这里的老师会不会懂他的语言,能不能教会他东西,他吃饭行不行?当时他说的时候泪就流的不行了,当时我也流泪了,我觉得,这个群体不光是给他个人带来了伤害,他可能会毁了整个家庭的幸福。我觉得这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所以这个课题结束以后,我就和我的师姐还有另外两个创始人,决定要研发这个品种】

微信图片_20190620100612.jpg

  冯振介绍说,听力障碍是我国第二大出生缺陷疾病,遗传耳聋基因的携带率是4%——6%,它的发病率在3‰左右,以千手观音舞蹈中的邰丽华为例,两岁时发烧注射药物后产生耳聋,这是典型的药物性耳聋,除此之外还有民间的所谓一巴掌聋,也就是迟发型耳聋,事实上都与遗传基因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通过前期筛查,确定基因缺陷后,避免服用某些药物以及某些剧烈运动,就可以终身只是一个携带者,而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聋哑人士,因为研发课题受到触动的冯振从2004年开始组建团队做产业化的研发项目,他们的思路是将一种荧光PCR定量检测技术引入到耳聋基因检测领域,那一年,他27岁。

  记者:核心技术是你们研发的还是买过来的?

  冯振:我们是纯自主研发。目前来说,荧光PCR方法在国际上是非常成熟的一个技术,但他原来主要是在传染病类,你像乙肝丙肝这些传染病类的检测,引用到遗传基因,在耳聋基因检测领域的应用,目前来说在全球我们也是第一家, 当然美国人也在做,但是他们的位点是不一样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把最简便的方法做到最高端的领域,这样在未来的市场化的时候才能更方便、便捷、并且是更准确,更容易被市场所接受,从国家药监部门的标准到临床卫计委的标准,它们都是有的,那它准入临床的时候就会非常快。

  记者: 04年05年开始组建团队,你参与研发吗?

  冯振:在初始阶段,我就是一个科研人员。我们真正做成型的时候,就是08年产品就成型了。

  记者:那时候你还没成立公司。

  冯振:我们09年才成立公司,。

  记者:之前就一直是业余在弄?

  冯振:也不是,我们也很专业。

  记者:那时候你还上班吗?

  冯振:基本上我们05年就都不上班,专职了。

  记者:也没成立公司,但是那边也辞职了?

  冯振:对。

  记者:你那时候知道自己是国内的或者是行业内唯一的一个团队在做这个事吗?你想没想过一些高级的科研院所也可能在研发,你的科研能力,包括设备,这些客观条件都并不占优势,怎么会有那么大的自信去做这个事儿呢——除了情怀以外。

微信图片_20190620100617.jpg

  冯振:其实你说的这个是有的,并且是非常大的,像华大基因,他们在初始化的时候就是用测序法在做,我们在初始化做的时候,国内很多大的专家,也会给我们一些这个建议,就是说你们这种方法这个要想进入成熟期的话,要经过10年或20年的打磨,就是你们放弃吧,根本不太可能的。最难的是选择,实际上我们四个创始人都是很坚决的,一定要做这件事儿,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资金压力,大家都是上班族,都不会有太多的这种资金。所以在初期的时候,我们其中三个创始人都会把自己的原来的房子卖掉了。我们就是为了买一台70万的设备,就卖掉了两套房子。

  记者:你当时的房子卖掉了吗?

  冯振:当时我也是卖掉了,

  记者:你卖了几套?

  冯振:我只有一套就卖了,所以我爱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就会说,我们在济南的每个区都租过房子,就是我们一直很多年都在租房子。

  记者:这种情况持续了几年的时间?

  冯振:我有房子也没有几年, 15年吧。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不焦躁,不满足,苦练内功,冯振的战略似乎很简单,所谓大道至简,悟在天成,很多人眼里的空中楼阁和不切实际的浪漫,却是基于时代需求和客户价值的最高生存智慧,而这样的智慧一旦释放光芒,便不可限量,但是过程的煎熬和艰辛,也只有经过的人才知道。

  记者:你那时候已经技术变现了吗?

  冯振:没有,我们是16年开始变现,它还是一个很漫长的一个过程,实际上15年就开始进入临床了,就开始可能零零散散的有销售就开始变现。 但是16年呢,我们就引进了第一轮资本。

  记者:所以你才开始买了房子,那你之前是因为有投资吗?你这个钱是从哪儿来呢?

  冯振;我们大部分都还是自筹,就是我们会和一些科研机构啊进行合作,有接一些小的课题,包括一些零零散散的收入,但是都不算什么收入,只是维持生存而已,完了资金的压力也非常大,人才的引进基本上渠道也非常单一,所以说对我们来说挑战性非常大。

  我原来开会的时候经常说的一句话,这个市场也没有让我签字签到手软,研发费用的投入会让我签字签的手软,真的是投入非常的大,就简单的是一个耗材,你看我们国产的一个板材可能20块钱30块钱一块,我是一千块,我也不会觉得他心疼。但是我们买的进口的就像2000块钱一块的板材,你可能做十次实验都没成功,但是他就消耗掉了,可能你买几万块他都消耗掉了,但是那就是科研费用的一个投入,很多人说唉你怎么能选出他来,就是选出这么顶尖的耗材或者能做出这个品种来,那是因为我烧了很多钱,烧到研发很多钱,因为我签字签的手软,所以说真的是很多人他理解不了。就是国内的企业进入这个领域以后,在临床上客户反应非常差的主要原因就在于他没有真正的投入精力和时间和金钱去做这个品种。

  记者:其实就还是从一个商业运作的角度,从成本产出的角度去算,但是你不是这样算的。

  冯振:我们的目的就是一定要把它做成,但是过程当中付出的代价,你一定不能手软。可能有时候手软就会造成一个什么结果呢,你投入了99%了,你可能很多人说,那万一剩下的还是99%,但是你怎么知道不是1%呢?你投入了可能他就是1%了。

  记者: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

  冯振:对企业家来说,我觉得是执着吧,一个是执着,第二个是信任,对团队的信任。你比如说研发团队,我这个项目本来预算是100万,我花了我老板500万了,我自己花钱花到手软了,我这个项目要叫停不做了。 但是我给他们的信心就是你再花500万我也可以给,但他们的压力就会更大。那我们一定要把它做好。所以说他们会就是我我不知道,可能大家说这个有华为精神,有这个精神,那个精神,我觉得英盛精神就是这样,他们也是很执着的。

微信图片_20190620100623.jpg

  记者:您了解到的行业里这样一种操作的多吗?

  冯振:不多,实际上在国内是很少的,我刚才说了,我们是比较正向的一个公司,完全是从产品的从无到有,再到产品化,再到产业化,再到市场化,就很多公司他们会就是我们国内大部分公司都会从最后一步开始做,就说我先通过商业赚到钱以后再去产业化,再去这样,无论是从产品的打磨上,还是未来的这个市场的预期上公司也做到很高的高度了,但他们可能就会有一个衰减期,那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实际上经历的过程很重要。这个过程是企业的一笔财富,也是个人的一笔财富,它是不断堆积的一个过程。第一个就从产品上研发角度来说,你从初始化到他的成熟,你完全掌握以后,他就完全是变通的,你对很多品种就是了如指掌,所以说我们创新的层面才会展开,横向的展开,先是一个纵向的高度,完了再横向的展开。第二个就是对企业管理人员的一个心智的打磨,就是你作为一个企业领导人,刚才我说了,就是在初始化我是个科研人,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我是一个带头人,在未来呢是一个方向的一个指路人。 那实际上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也是一个心理的成熟。那这样的公司呢我觉得在未来才有国际竞争力。

  2015年对英盛来说是一个转折点,核心产品陆续进入临床,他们自主创新开发的耳聋基因检测系列试剂盒,只需1个半小时就可精准诊断遗传性耳聋,同时他们在国内第一家研发生产出的新生儿遗传代谢病检测试剂盒,一次检测,一滴血就可以同时对48种遗传代谢性疾病进行筛查,打破了美国公司在中国市场的长期垄断。在冯振看来,05年到15年,是英盛从0到1的过程,而接下来的从1到100,在冯振的规划里,只要五年就可以。随着全球生命科学的发展与进步,精准医疗也随之快速发展,这也是英盛所有创新的着力点,除了遗传分子诊断外,从2013年开始,他还在质谱领域进行了战略性布局,是国内第一家将质谱引入临床检测平台的机构:

  通过与英盛多样化,多渠道的合作,我们希望样品前处理的临床解决方案能更好和赛默飞质谱联动,为医院客户提供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这是今年4月18号,第十三届中国科学仪器发展年会上赛默飞世尔科技公司中国区工作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一段发言。2018年7月10号英盛与赛默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济南高新区生命科学城建立质谱医疗设备生产基地,通过优势互补,借助联合研发、生产的平台,自主技术专利,带动色谱质谱在该领域的创新应用和质谱设备的国产化,这次签约被行业内视为2018年度国内临床质谱领域十大事件之一,也被济南市长孙述涛定义为“高高联合”,那么,英盛是怎么做到的呢?

微信图片_20190620100627.jpg


  很多业内人士也在问,说英盛是怎么做到的? 实际上我们总结了两点吧,第一点就是创新。刚才也说了,我们是比较正向的一家公司,从基础研究到打磨产品,再到产品的产业化,我们在每一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创新,改进也是创新,就是我们会在这些国际顶级的公司当中,利用他们的现有的资源,匹配中国的市场,进行方法学的改进和方法性的推进,扩大这些全球化公司在中国市场的一个再增长,实际上也是一个创新吧,所以说经过双方评估,大家都会认为我们的创新点足够支撑未来十年或者是更长时间的一个市场需求,那大家才会有合作的基础。第二个就是诚信。就是在国际、企业和企业之间的交往,一定是本着这种很非常诚信的角度,我们被被列为17年一个知名外企的,就我们也不想再去说哪一个外企,就知名外企的,最讲诚信的合作伙伴之一。

  记者:那么咱们在和赛默飞的合作里边,有一些可以说的创新吗?

  冯振:有几个创新点吧,赛默飞是全球布局非常大的一家公司,就是他在世界生命科学当中是排第一的,但是在质谱领域当中,它也排得很靠前,但是他进入中国市场是比较晚的,可能因为其他的做得非常庞大,它对这个领域不是很理解。 就是通过一次我们和他全球总裁的一个交流,我们一个高级酒会上的交流,我改变了他的想法,我说未来的这个临床市场是最大的市场,因为每个人都有20分钟的一个表达的时间,我花了20分钟表达完了以后,他那个全球总裁主动找到我说,我觉得英盛的理念非常好,适合未来真正质朴的增长和发展。

  冯振:那是接触的缘起,然后这个过程是经历了多长时间?

  冯振:我觉得很快,实际上几个月的时间就会达成一种共识。

  2018年被称为质谱元年,英盛经过这么多年的准备,恰好踏上这班车。目前他与赛默飞合作的质谱医疗设备生产基地已经建设完成,其产品主要应用到两大领域,一个是遗传性疾病,另一个是代谢性疾病,例如:新生儿遗传代谢,48项筛查试剂盒,维生素类检测,激素类检测等等。明年四月份即将投入使用,届时,英盛也成为国内唯一,国际上有能力生产串联质谱仪的的为数不多的几家公司之一。

  记者:所有的运筹,你觉得是体现了英盛的一个什么样的战略?

  冯振:实际上我们未来英盛呢一定是一个全球化的公司。你看我们目前的这个产品的布局和未来产品的扩展,我们符合两点,一点是习主席提出的这个精准诊疗,另外一个方面呢就是随着一带一路政策的发展,全球化是每一个公司都要面对的问题。那实际上我们在初始化的时候,我们就想到英盛就是一个未来要布局全球的公司。所以说我们和这种世界顶级的公司进行合作,我们学到的绝对不仅是技术,我们学到的还是如何把公司打磨成全球化的公司的一种方法。

  从产品品质的打磨到服务品质的提升,在冯振心里,英盛要准备的还有很多,他要求自己成长在企业之前,走进英盛,无论是会议室的一个角落的陈设还是落实采访整个过程的事项交接,都能感受到精心和高效。而他们位于高新东区大正路的新办公场所以开放、有趣、创新的特色为员工提供积极温馨的办公环境,同步国际化公司,在冯振看来,所有这些细节里都隐藏着企业的未来。


分享至
{}
5277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