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吴炳新—— 凡我过去赶不上的,在未来等你


  2019年9月13号,一项“一种治疗胃癌的益生菌发酵中药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发明专利项目获得授权,这是济南一家企业2019年在益生菌中药发酵领域获得的第六项专利授权,至此,这家企业发明专利总数也达到了32项,已申请专利56项。此外,他的另一项中药发酵技术应用在2018年经权威部门鉴定为:“国内首创,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微信图片_20191202173828.jpg

  这家企业名叫三株集团,所有专项的背后推手,都是一个人。《凡我过去赶不上的,在未来等你》909济南经济广播记者郭慧对话三株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吴炳新,欢迎收听。

  在中国民营企业群雄榜上,“三株”是个绕不开的名字。1993到1996三年时间,销售额从0到80亿,这样的发展奇迹迄今无人超越;独特、前无古人的行销模式,至今仍被很多企业借鉴,他是中国最早打出振兴民族工业旗帜的民营企业之一,也是最早层层设立党支部的民营企业之一。1998年,因为一场被媒体疯炒的8瓶三株喝死一个老汉的“常德事件”,三株的月销额从最高时的7亿元急速下滑至1000万以下, 15万营销人员离职下岗,虽然1999年3月, 湖南省高院做出三株胜诉的终审判决,同时明确“三株口服液是安全无毒、功效确切、质量可靠的高科技产品”,但败局已难挽回:

  【街访】记者:你知道吴炳新吗?

  路人男:三株的那个吗?知道啊,那个人厉害,不知道现在在干什么?

  路人女:三株现在是不是没有了,但是我估计那个人闲不住,那是个能人!

  很多人都还记得他,很多人也好奇,这么多年,吴炳新在忙什么?2019年11月6号,记者来到位于济阳孙耿镇的三株集团,占地两百多亩的园区看上去有些安静,但是在加工车间门口,还是有不少工人进进出出的忙碌,硕大的发酵罐里,近百种菌种发酵中药正在神秘的繁衍,旺盛的生长。位于办公楼二层一间阳光充足的董事长办公室里,82岁的吴炳新,正在发起新的变革:

  记者:您最近在忙什么呀?

  吴炳新:我是今年开始对企业进行了改革,原来看是有几个阶段。在2016年以前,我们企业委托别人干了,我曾经委托七位总裁,全面授权,经营管理企业。

  记者:引入外脑。

  吴炳新:对,我来进行方向性的指导。这里面来看也有客观的原因,我想研究理论了,但是三株从1998年这个事件之后,虽然官司打赢了,彻底赢了,政治上也给平反了,结论什么?没有这么回事,这个历史就不说了。政治上平反是中央电视台晚上七点到七点半报道三株十五万人下岗怎么没有闹事儿的?

  记者:静悄悄。

  吴炳新:对了,“十五万人下岗静悄悄”,就是这个题目,说三株党建工作做的好。我们当时的确做的好,这也是党教育我的,我们每个分公司都有党支部,层层做工作,明天要走的人,先做今天走的人的工作,在这方面也花了大量的资金,那天的《人民日报》等党报都报道了,向三株学习,十五万人下岗静悄悄。

  记者:标题上就有向三株学习?

  吴炳新:对,就是向三株学习,当时的背景是国有企业也有下岗人员,闹得挺厉害的。我曾经想着恢复三株, 1999年2月25号正式判决书下来了,说是一个老头,喝了八瓶三株,他就查不到他买三株的证据,也找不到他喝过三株的证明,三株的产品是好的,判决书都写了,这以后我在北京开了个新闻发布会。

微信图片_20191202173824.jpg

  记者:按您思路,肯定是要借这个事情……

  吴炳新:对,借这个机会,彻底胜诉了,在北京开了一个非常大规模的新闻发布会,最后来看是一点动静都没有,规模相当大,在济南又开了会,所有的新闻界都来了。

  记者:那不是很好吗?

  吴炳新:开完了会以后,到市场上没有动静。

  记者:媒体都发消息了吗?

  吴炳新:发了。这个结果应了咱们老祖宗的那句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万里,你胜诉了胜诉了呗,不往外传,一说三株毒死人了,你知道不?你知道吗?一传十十传百那个时间是大炒作。

  记者:对。

  吴炳新:我想反炒作,把市场再炒作起来,可是炒作不起来。 这个时间我心里就凉了,我正好也病了,病了两年,心脏搭了两个支架。迷迷糊糊的,你主持不了工作,所以我就聘请了一个总裁,交给他们弄,赶到2003年三株十年庆典,当时在会上就不行了……讲话讲不下去了……

  记者:是伤心了还是身体的原因?

  吴炳新:身体不行了。 很快我就离开会场,到了楼梯口就倒下了,什么都不知道了……到医院抢救……

  记者:三株对您来说太重要了……

  吴炳新:这个事情发生了两次,1998年的4月25号出现一次,也是病危。

  记者:98年4月25号,那时候出这个事儿了吗?

  吴炳新:就是出这个事儿以后。也是抢救,这两次对身体损失太大了。

  记者:你这条命就和这个品牌……

  吴炳新:连在一起。

  记者:连在一起。

  吴炳新:就是官司赢了,企业垮了,再努力也起不来了……

  记者:当时你有一瞬间是绝望的吗,或者一个阶段是绝望的吗?

  吴炳新:没有绝望,我认为企业要有一个阶段,已经受了重伤,想马上恢复是不可能了,所以让他过度一个阶段,怎么过度?科研不能放,科研我没放手,市场这一块,不可能马上起来。

  “官司赢了,企业垮了”,这种现象不是从三株开始,到今天也还没有完全杜绝,但是三株却被很多人认为是受到伤害最大的那个。“帝国”如此脆弱,个中原因,不少商学院作为案例都进行过分析,得出某一个或者几个结论很容易,但是真正的原因,也许只有吴炳新自己最清楚,作为回应,面对无数人建议他放弃“三株”品牌,换个马甲从头再来的提法,吴炳新坚持不换,他相信总有一天,人们会明白三株,进而明白吴炳新。作为以市场为导向的“营销教父”,在这件事情上他无比执拗。

  生命如同一条河流,当一心向前的河道突然坍塌的时候,源源不绝的河水自然会找寻新的出口。2008年,70的吴炳新出版了150万字的《消费论》,提出“消费是人类发展的本源,同时也是检验发展的标准”,随后他陆续出版了《领导管理科学新论》等,总计500余万字的作品。而他最关注的的,无疑仍然是发酵中药领域。所谓发酵中药,是将天然药物提取液用优选的肠道益生菌作为菌种,利用微生态学、仿生学原理,在体外模拟体内肠道环境和中药成分消化分解过程,进行生物学转化,将中药的大分子物质,转化成为能够被肠道直接吸收的小分子成分。吴炳新介绍说,多项研究表明,发酵中药对于传统中药来说具有改善口感,提升药效、有效降低农药和重金属残留,改善人体内的微生态环境和酶平衡等多种效果。

微信图片_20191202173840.jpg

  记者:发酵中药和三株口服液,它是一个体系过来的吗

  吴炳新:对。我为啥从微生态学研究中药,魏曦教授提出来,微生态可能是打开中药奥妙的一把金钥匙。我从这开始思考这个事儿,过程这都不说了,我们吃药,它是怎么防病怎么治病的,怎么发挥的作用,也都在肠胃,也是酶,再是食物的代谢过程,都要经过肠道细菌的转化,人体就是一个生物工程技术的转化工厂,那么我就马上提出一个问题,在体外再造一个人体。之前你去车间参观,有一个酶制剂车间从来不让人参观,现在也不让人参观,菌种车间也不让人参观,你只能看到我的生产线。

  记者:中医药首先是药三分毒,咱先不提,中药的这种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包括现在大量种植导致的一些品质的下降,发酵中药是不是提供一个解决的途径?

  吴炳新:现在来说有一些能解,有一些还不能解,你比如说韭菜,我曾经试着看能不能看把韭菜的毒解了,研究的过程发现酶解发酵解决不了,他从根上他用农药泡着,进了他的基因了,所以我们在实验当中没有成功。但是中药我们现在来看,凡是有毒的中药,我们通过酶解发酵,是能够解决掉的,很多中药是用不同的酶去解,解完了毒就降下来了。有的中药在发酵过程中,又产生很多的酶,一结合就解了,它变成疗效了,这都是在实践当中慢慢总结的出来的,通过对照实验,跟同类药物对照,包括在科学实验当中,也做出来,疗效提升了,在实际临床也提升了,有的是四倍到八倍,有的到百倍几百倍,什么药用什么方法发酵最后提高了多少倍,这本书里都有。

  比如我们的人参三菇饮,这个是17年开发的。巴西菇抗癌效果是灵芝的四倍,人参皂甙我们把它发酵以后,双歧菌等等一块发酵。而且我们前面还有纳米破碎,破壁,好吸收,这样来看,简直是惊人的效果,2018年,科技部下属的鉴定部门给我们的鉴定结果是中国首创,居世界先进水平。

  记者:人参三菇饮是目前市场是一个重要的产品吗?

  吴炳新:对,现在我们在治疗癌症系列还有一个菌菇艾克,也是治疗肿瘤的,效果也非常奇特……

  记者:你现在还在学习吗?

  吴炳新:不学习我觉得就没意思了。学习有两种,一个是业务学习。我的业务有两块,一个是我研究消费理论的学习,我年年都发表论文。再一个就是对我们发酵中药这一块,天天在琢磨事。别看我们自己的书,我自己还看,从源头上再认识发酵中药,重新理解,再一个,研究新的资料。

  记者:你怎么研究,通过什么渠道?

  吴炳新:就是看参考资料,再一个就是研究所讨论,跟孙所长经常讨论。我再举一个例子说这个耐药性问题,耐药菌,西医现在是在创造新药,来创造新药的速度远没有耐药菌的发展速度快。我们俩就讨论,中药哪一些是抑制细菌的,哪一些是抑制病毒的,完了以后再研究,现有药材在抑制病毒,抑制细菌的有那些药,我们再研究我们自己的新方子,然后实验、立项,都是组装实验,就委托大学的一些科研机构,回来我再组装,我们自己可以买那么多设备买不起……

  位于历下区山大北路77号的三株医院,已经培养了大批益生菌发酵中药技术的拥趸者。吴炳新介绍说,益生菌发酵中药有几个前提,一是针对单味中药或经典复方中药、二是采用安全有益微生物发酵,三是确保发酵质量稳定工艺可控,通过在线检测为生产过程提供了质量保证, 26年积累下来,三株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发酵中药生产基地,28款发酵中药专利产品覆盖消化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糖尿病、肿瘤和杂症等领域。2017年三株被评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他们与山东省标准化研究院合作制定了益生菌发酵中药技术团体标准,三株在加速发展,但是显然吴炳新并不满足:

  记者:所有您的这些产品,他都仍然归到三株的品牌。

  吴炳新:对。三株有化妆品生态美品牌。

  记者:在很多人的印象里,三株好像已经翻篇了。

  吴炳新:人们不知道,我刚才说我们这么多年,我前两天又总结了一下,三株这么多年,我的心思全部在理论上了。一五、一六年以前,我就没管企业。20年了,把我的经验都丢了,符合规律的营销模式都给我丢了。我是蓝海产品,你这是红海的营销战术,能搞好才活见鬼,这个是今年最近我才发现。我原来那班子人都离开三株自己都干的情况,现在是亿万富翁,一百多人多了,千万富翁遍地都是,都是我的徒弟,我培养的人都走了。

  记者:所以您认为下一步营销方面有一些什么样的主张?

  吴炳新:重新回到蓝海的市场规律营销上,营销上来,重新回来,我就最近开会重新回来。你看我八十岁了也不能像第一次那么干了,现在我们实行新营销创新,我提供条件,包括三株的科研。 另一方面来看我们实行独立创业,分成几块,你是医药大健康,这个是有个班子,我任命两人,你们愿意用谁就用谁,年龄大的不要,30岁以内的,我定了一个营销模式,去发展去。另一块来看化妆品定了一下,改变营销模式,否定过去二十年,从头越,新的营销模式我也给定了,然后你们在创新,招人、请人。

微信图片_20191202173820.jpg

  记者:只要30岁以下的。

  吴炳新:大的不要,你就是英雄我也不要。 因为有经验的接受我这套太难。

  记者:我作为一个济南的普通的老百姓,我需要你的产品,你怎么到我的眼前来?

  吴炳新:走现在的新渠道,借水行船,有两块,你是养生这一块有渠道,我有医院,我以前医院小,我现在又腾出两栋楼,扩大规模,另外走连锁医院,把我的东西输进去,和养老还得结合,社区养老居民养老,养老的系统联系起来,我都入股了以后,养老的模式就输进去了的,养生、防病、治病康复这一套就都输入进去了。另一块建立连锁中医馆,为大众服务。我们26年做的事完全符合习主席这次讲的传承中医药精华、守正创新。

  说起梦想,吴炳新说他的梦想是让整个人类年轻十岁,这个说法不是今天才有,三株鼎盛时期,他就说过这样的话,到今天仍然没有任何迟疑,他认为他每天都在为自己的目标做切实的努力。

  20年,82岁的吴炳新先生重新归来,世界已经巨变,“符合规律”的营销模式对于三株,是长期休眠的火山爆发,还是心有不甘的一次挣扎,尚待观察,毕竟商海起伏如同云潮涌动,重领风骚需要太多条件和机缘。但是耄耋之年仍然壮心不已,创新、运筹、攻坚克难,从不言败……这本身,将超越所有争议和偏见,赢得掌声和尊重,这是民营企业家的宿命,也是他们历经跌宕后的重生。

  记者:您关注企业家群体吗?

  吴炳新:我是关注,也不是太关注。

  记者:企业家里边谁是你眼里的英雄?

  吴炳新:时代创造英雄,英雄推动时代发展。在我眼里是一大批英雄。但是你说一千一万十万个当中,你最佩服是谁?我说一个任正非,他在多少磨难中挺着,挺得死死的。

  记者:任正非现在的这个阶段,您觉得您比一般的企业家会更理解他吗?

  吴炳新:一万个理解,你看我这一生,有如意的事儿吗?偶尔有,不如意的事儿多。

  记者:您93年到98年那个阶段?

  吴炳新:你们看到的都是光环的一面,我前进每一步都艰难,到今天都很艰难,哭无泪!谁知道我的苦楚! 谁知道我三株每走一步的艰难,因为你是创新,别人没走过的路,你趟着走,所以很艰难,此时此刻也很艰难,三株这两年我的理论是成功了,科研是成功的,但是我的市场不成功。

  记者:您会经常回忆之前的时光吗? 比如会想到当初某一个操作改变一下也许会不一样?

  吴炳新:不大会。我们在科研的路上是在不断的改变,你比如说现在我们对耐药品的研究是创新性的,已经突破申报专列,还有病毒性的瘟病这一块,走到半路上了,遇到了巨大的难度,一个是病毒不能随便实验,一个是资金,这个需要巨大的资金,我们必须得跟国家相结合。 我们个子矮够不着,所以我们现在正在创造条件,好多事,不是你想干什么就可以干什么,我们只能在我们这个基础上,去创造。好多事,还得等待机会。


分享至
{}
5525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