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从为路边的“油炸臭豆腐”餐车打工到开出700家品牌加盟店,从初中毕业不爱看书到每年十几万元用于自身的学习成长,从不敢用“能人”到为员工开出几十万年薪,是“一定要做好”的目标在牵引着他,是真材实料不着急慢慢做的理念成就了他,更是因为他踏上了一列从千家万户立门头到复制黏贴找项目的快速列车,记录济南经济活力的一个侧影,记者郭慧对话“小叮当”米线品牌所有人,济南国先餐饮董事长曹成彦,正在进行。】
38岁的曹成彦是菏泽成武人,兄妹四个,他是长兄。1996年,初中毕业来到济南谋生,之所以进入餐饮行业,理由非常简单,管饭,这样就能省下更多的钱帮衬家里,2002年,曹成彦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为一辆路边油炸臭豆腐的餐车帮工:
【做了接近一年把,做得也不大好,很多人都走了,但是后来我和对象就看到这个商机了,后来就是老板走了,工资我们也不要了,就把那个做臭豆腐流程,餐车,留给我们,就我自己之后再在大观园,做把这个东西做出来,挣了四万块钱。
记者:多长时间挣了四万块钱?
曹成彦:一年吧,挣完了第一桶金之后,就结了婚,但是结完婚回去之后那个摊就被人抢走了,被原来的房东抢走了,那个时候也很伤心,但是内心有一种信念,放心吧我一定会干的更好,就是有这个信念之后,我自己又干了3个店,刚干的挺不错,非典来了。】
创业艰难,就算只是摆一个路边摊,都身处江湖。磕磕绊绊的做了三年,曹成彦也发现了做小吃的种种商机,这时候他已经明白,必须要有好的产品,机缘巧合,他获得一个米线汤料配方,经过他的多次改良成熟固定下来。
【曹:他就把那个技术免费教给我了,我又研发了一些配方。因为我知道这个米线,必须有大料,没有大料出不来香味,熬料我一学就会,本来喜欢吃吧,大料是经常看一些做料子的书吧,那种香料出哪个香味,后来配好之后打碎,再炖肉,觉得不错,就是这个配方了。
记者:到现在你还是延续这个配方?
曹:不过现在不用炖大骨头了,我们是把前面的步骤完成之后,包括放葱姜蒜之后,再后来就是熬完之后经过多长时间的工序,再把大料放进去,再熬制,其实主要的问题是把大料的香味熬出来,然后是把豆瓣酱的香味熬出来,葱姜的味熬出来,混为一体,香味就出来了。
记者:这里面得有多少种香料?他:十六种。
记者:你这都是自然食材的香味?
曹:对,从创业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放过任何食品添加剂,那些违规的东西,包括一滴香啊什么的,从来不放,我从一开始创业我就知道,所有的食材一定要选这个品类内的最好的,比如醋,你觉得紫林醋好就用紫林,比如豆瓣酱,就要四川丹丹豆瓣酱,都是选这个品类里面最好的产品,最后出来结果不一样,一天顾客看不见两天看不见,时间长了就看见了。我觉得就是傻人有傻福吧,那个时候就是说不愿和别人去争,就觉得只有这样子做才会有个好的结果,结果还真做对了。】
除了真材实料,他还丰富产品系列,研发出酱香型米线等十几个品类,从路边摊,到进超市租赁柜台到独自租赁20平方米的门面房,曹成彦用了三年的时间,但是一开始并没有那么顺利:
【生意其实刚开始不大好,当时有个顾客问我你生意怎么样,我说生意不大好,他说了一句话我记忆犹新,他说哥你记住,只要您有回头客,你就好好干就行,坚持干就行,那句话说的我到现在我都记得,那句话给我埋下一颗种子,我发现臭豆腐有回头客,米线有回头客,虽然说之前开始干时候就挺难,但是我一直认为我一定会把生意养起来。
我:其实这是你的一种性格,无论正面的刺激还是反面的刺激你的反应就是我一定要把它做好。
他:对。】
有700家加盟店,在生意场上经营了二十年的曹成彦看起来没有生意人的精明,他眼神安静,神情里还有些腼腆,听他的描述,无论是个人经历还是产品本身,都没有太多新奇的地方,他认为他的独到之处就是最终“要做好”的目标始终在牵引着他,货真价实,用好原料做好产品。另外他对市场的观察还是有的,措施就是周末的时候雇了两个大学生到动物园门口发宣传单页:
【曹:一开始那一两月是很惨的,每个月都赔钱,我就想办法周末的时候找两个大学生,一天30块钱,到动物园门口发宣传页。当时算的是两人工资60,宣传页最多发40块钱的,来了三四桌客人这一百块钱就挣出来了。但我要说的是,就是不挣钱,无形之中也为店里也做了一些引流,那一阵之后,我发现从每天的营业额平常一天一百多,周末三百多。再到后来平常三百多,周末就七八百,再后来平时五六百,周末一千多。
记者:你那时候就叫小叮当吗?
曹成彦:对,我媳妇起的,他就是觉得这个名字挺好听的。其实这个米线吧,他的利润还是比较不错的,因为米线走的还是文化吧。
记者:米线的文化是什么?
曹:就是,那个故事,产品固然重要,但是把文化符进去就更有价值了。
记者:你现在怎么理解这个米线文化。
曹成彦:就是。产品名字,和店面装饰,是一体的,有魂的感觉。
记者:我也觉得是应该有一个魂,那这个魂儿是什么?
曹成彦:我也没找到,有的时候站在里面会被蒙蔽。
【导语:从为路边的“油炸臭豆腐”餐车打工到开出700家品牌加盟店,从初中辍学不爱看书到每年十几万元用于自身的学习成长,从不敢用“能人”到为员工开出几十万年薪,是“一定要做好”的目标在牵引着他,是真材实料不着急慢慢做的理念成就了他,更是因为他踏上了一列从千家万户立门头到复制黏贴找项目的快速列车,记录济南经济活力的一个侧影,记者郭慧对话“小叮当”米线品牌所有人,济南国先餐饮董事长曹成彦,正在进行。】
曹成彦周围的朋友最认可的是他为人实在,坦诚,用料讲究。但是有句话说招式不如模式,模式不如趋势,关键是他踏上一班车,从上世纪末,第一家肯德基麦当劳落户济南开始,加盟、连锁的意识就在餐饮行业迅速增长,做生意,从原始状态的“千家万户”立门头开始转向选项目,向“精兵强将”靠拢,开启复制粘贴模式,“小叮当”的发展似乎见证了这整个过程:
【记者:就是你,多长时间,开了第一家加盟店啊,别人主动找的你还是你主动找到的别人啊?
曹成彦:别人找的我,当时很多人一看生意做的挺不错的,当时的店面只有二十来平方,六张桌子,每天都开始排队,一到中午和晚上,店里挤得满满当当的。每次吃米线都要等一个小时半个小时。
记者:这是哪一年?
曹成彦:05年做了一年半之后,就开始排队了,后来又知道我们开一家加盟店吧,那时候还传授技术,我觉得也挺开心,我记得第一份是1600,那个钱来的太容易了,那一刻,手是在打颤颤的,前20单都是很激动的,从1600收到3000再收到3800再收到5800,那个感觉是很幸福的,我的感受就太兴奋了,哎呀,今天晚上吃点什么去啊,那时候喝饮料喝酷儿,两口子一人一杯酷儿,感觉太幸福了。那个20平方米的店面,一共加盟了120家店。顾客到店里来一看生意上直接在店里签合同,没有公司。】
曹成彦说他的加盟商几乎都是家庭,儿子带着母亲,夫妻抱着孩子,都是找一个项目,谋一个养家糊口的营生,同时也是一家人的事业,这是曹成彦成就感的源头,也是他责任感的源头。周围的人都评价他是个“实在人”、“好人”,但是很少有人在“经营”、“管理”等方面去评价他,备不住好货赶上好行市,没怎么费劲加盟店就发展到两百家。2012年,他遭遇到重大挫折,一个加盟店擅自进货,且不按规范操作,被暗访的记者曝光,惊出一身冷汗的曹成彦意识到必须要在管理上严格起来,随后,他注册成立了公司,并尝试严格管控加盟商,他采用统一采购的方式,从广西桂林选购优质米粉,并将配料一起提供给加盟商,采访过程中,他边介绍情况边拿出一摞摞的单据:
【这是出货单,各种配料的出货单,公司从玉林统一采购,然后提供给加盟商】
在曹成彦位于泺安路的总部门店里,服务员出入的后台挂了一块条幅:“如果你觉得不能端给你的父母,那请不要端给你的顾客”,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后台的态度,才有了前台的所有顾客盈门。但是面对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不爱看书,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曹成彦也已经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他开始报各种培训班充电学习,到现在,他几乎每年都会花十万块钱用来自身的充电和学习:
【在上课之后,争强好胜的欲望特别大,就自己的脑子就跟开花一样,就是全力以赴去听,甚至是耳朵听眼睛听鼻子都在听,确实在里面拿到了管理企业的办法了。上完课之后,我就敢用高手了,从别的公司挖过来一些高手,分名分利,至于钱不是问题,只要他敢要,我就敢给,他敢要就能把事情办好。
记者:所以说之前不是因为钱的问题,是不知道怎么用?
曹成彦:对。不知道怎么管。把公司的王总挖来之后,把公司的架构做起来了,又把每个部门的岗位也弄出来了。最起码有一个就是你的方向了,没赔钱,持续的盈利,而是逐渐的越来越好,这就不错了。我给他们说了今年我的小目标就是让公司几个核心人员都能买的上房子。
记者:那你觉得预计今年,你们的高层能收入多少?
曹成彦:去年的高层年薪达到25万了,今年不努力也能达到30完了,努力的话四五十万是没问题的。
记者:你们公司一共有多少人?
他:16个员工。
记者:那最基层平均收入是多少?
曹:十万没问题。】
最近几年济南市每次发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收入统计资料后,无论是四千五千还是六千,几乎每一个版本都会引来网络上的一片哀嚎,纷纷表示自己属于拉后腿的,明确表示质疑的也不绝于耳,但是往前拽的,也不单单是高科技企业。其中就包括“小叮当”这样一些充满活力的小公司。 在曹成彦身边,这样的小公司还有很多,因为共同的学习和经营经历,他们经常会聚一聚,跟吃喝没有关系,他们交流的内容包括最新学习到的管理理念,最新要推出的活动,以及经营过程中遇到的任何困难、麻烦、纠结,记者采访的当天,就有十几个人正在曹成彦的公司的会议室里激烈的讨论,那他们正在讨论的是哪些内容呢?
【男:这不是微信新出了小程序吗,微信小程序他是个社交的软件,是免费让大家用的,那么作为企业来讲,怎么样通过这个小程序,让自己的企业能去应用这个小程序,能够让广大微信用户在这个小程序实现订餐……
记者:你是做什么的啊?
女:建材,格林木地板。 记者:那你现在考虑的你觉得经营上有什么瓶颈呢?女:有啊,我今天要找曹哥我就是来探讨这方面的,只是我个人意见哈,就是件建材这一块可能就是说国家一个大环境,你看现在从去年开始就,所有的房子要求是精装修交房,今天今年上半年来说的话还有一批毛坯房,大家下半年又出了政策也是要求精装不允许毛坯房交房,但是对我们材料商来说是有冲击的,因为咱是代理,但是,开发商啊,他可能直接跟厂家就对接了,看看如何去做通这一块,中间商这一块基本上就没有了。
我:怎么办啊,这的确是个问题。你们还有人在讲课吗?
男:大家说的不明白在上面写写更直观一些。】
十几个人来自图文、电子商务,餐饮等七八个不同的行业,有人开玩笑说,他们讨论的总体目的是几年内每个人都成长为山东地面上的行业老大。从养家糊口开始,到完善一个项目,成就一家企业,再到催生出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是新模式和新业态,他们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一部分,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新济南的新动力、新活力、新魅力。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