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生命与阅读不能隔离。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可供阅读的角落,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独立书店,很多人到台湾,只为去感受诚品,很多人因为诚品,更加热爱城市生活,而这样的书店,在内地不少城市也已经出现,比如南京的先锋,重庆的西西弗,广州的方所,在济南,也有一处这样的所在,咖啡伴着书香,读书会、作家见面分享会、著名学者专题讲座,音乐会及鉴赏会、诗歌朗诵会、画展、摄影展等文艺术形态每周一到两场,她被人们当做心灵的驿站,惦念,留恋;被标记为城市文化的名片,记忆,宣传,这,就是品聚, “百姓的私享书房,城市的文化客厅”。今年八月,品聚书吧山师店正式开业,909记者郭慧对话济南品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欣,正在进行。】

微信图片_20190523115455.jpg

  台湾诚品书店创办人吴清友在《诚品时光》一书的序文里,回忆了他创办书店的初衷:“1988年,我深觉自己渺小,生命无常,想追寻一处能让身心安顿,心灵停泊所在,将活了38岁的生命归零,于是创办了诚品”。让经营者“心有归处”是不少书店出现的原动力,在书香缭绕中完成养家糊口,呼朋引伴和精神圆满,那是多么幸福的事情。但是品聚书吧总经理徐欣却理性的多,他很少谈情怀和关照,努力按照商业模式来运作书吧,研究市场需求、做活动、做品牌、很少在经营中体现个人偏好:

  【我觉得他就是我们一个公司,就像我们下边这些几个公司一样,他就是其中的一个吧,得用力地关心她,得把她做好,唉有时候做不好也很着急,有时有点成绩也很高兴。】

  工科出身的徐欣自称是IT男,务实,低调,谦和,谨慎,都是他在采访中传递出来的信息。他的互联网公司就在齐鲁软件园品聚书吧的楼上,那是他的主战场,对品聚来说,他是总经理,担任着最终决策和外部资源协调等等救火队长的工作,却不领品聚一分钱的工资,但是对于经营书店,他无疑是认真的:

  【徐欣:比如说书展了,我们都要去看一看。比如说这个诚品苏州店开业了,这必须得去看看,到了诚品之后,别人可能看看它的这个什么书,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可能我们就看看它的书品的这个分类,看看他的装修样子,我最关心的看看他的款台,甚至我都说说他排队的人数,也不是说刻意的,可能唉不知不觉可能就转换了。

  记者:那你觉得对你有一些什么触动?

  徐欣:他就很多了,也有好的触动也有这个不好的。你比如说我们那个去看的时候,那个书店很多人也很多装修也很好,但是你到款台去看的时候,其实排队的人并不多,交钱的人并不多,这个就是一种嗯怎么说,可能书店的大家对它的需求可能是更是外在的东西,把它当成一个景点去看,真正到款台去买书的人其实反倒不是最多的。】

  从4年前品聚应邀入驻恒隆商场,到今年上半年当当网线下书店入驻济南贵和五楼,西西弗入驻世贸,新华书店入驻领秀城贵和,还有不少外地品牌书店即将入驻济南大型商场的消息也不时传过来,经营者似乎已经意识到“书”在提升文化品位,带动客源方面的意义和价值,独立书店这种业态也似乎进入身商场标配的节奏,但身处其中,徐欣知道,没有那么简单。作为一个以资本、产品和市场为主要要素,相比较电商和老牌新华书店都没有那么明显优势的独立书店,要想达到资本最基本的任务——盈利——仍然很艰难,徐欣说,目前,品聚四家书店当中,只有恒隆能做到收支平衡:

  【徐欣:我觉得这是好事。就像当年每个商场里边都有个电影院一样,说明呢第一个来讲确实有这个需求,第二个来讲这个经营者呢他也有这种文化的认识。

  记者:她仍然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一个业态?

  徐欣:她的盈利能力大家都知道,他不是个完整的商业模式,它盈利能力很差,所以说一般他都会有特殊的倾斜政策,他都是做商业,他知道他能算出来你这个大概是什么情况。

  记者:品聚这么多年已经扎下根了,至少能转起来了,能顺畅地转起来了?

  徐欣:这么多年转也有不同的转法,哈哈,有润滑转也有很生涩的,转也是不一样。没法上台面的问题。要不然的话你们媒体包括这些人的商业他也不会这么关注,政府也不会特意的去给你制定扶持政策,你说是吧?

  记者: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对品聚来说是很重要的一块吗?

  徐欣:这是很重要的一块。除了商场他给你的,现在我们其实当地政府这一点也是功不可没。对我们这种扶持还都是比较到位的,不光税收,有些也有专项资金扶持,包括国家也都有批,当然可能撒到每个书店里边可能多少就不一定了,但是他多少他都会有,这就属于雪里送炭了,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这一块的,也很难维持,他一定是各个方面的东西在里边共同促成这个事。如果有哪一天的品聚如果真正做成的话,其实这里边有很多人都是功不可没的。】

  不单是品聚,在最近一项关于国内品牌独立书店的调查中,两成微利或者持平,八成亏损。人对精神和文化生活的需求是客观的,而独立书店存在价值就是服务这个领域的需求,拥有几百万人口的历史文化名城,为什么还养不好有限的几家业态,是经营者没有抓准,还是这个需求转化为消费的弹性太大,似乎不好说, 但是品聚的确想了很多办法,对外搞各种经营尝试,对内压缩各项开支,白天书吧柜台后的收银员,晚上可能就要上台主持活动,活动结束后又成了写微信号的“小编”,这让徐欣自豪,也让他不安。

微信图片_20190523115445.jpg

  【生命与阅读不能隔离。一个家庭不能没有可供阅读的角落,一个城市,不能没有独立书店,很多人到台湾,只为去感受诚品,很多人因为诚品,更加热爱城市生活,而这样的书店,在内地不少城市也已经出现,比如南京的先锋,重庆的西西弗,广州的方所,在济南,也有一处这样的所在,咖啡伴着书香,读书会、作家见面分享会、著名学者专题讲座,音乐会及鉴赏会、诗歌朗诵会、画展、摄影展等文艺术形态每周一到两场,她被人们当做心灵的驿站,惦念,留恋;被标记为城市文化的名片,记忆,宣传,这,就是品聚, “百姓的私享书房,城市的文化客厅”。今年八月,品聚书吧山师店正式开业,909记者郭慧对话济南品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欣,正在进行。】

  除了盈利方面的困扰之外,扎根济南5年的品聚,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市场资本,每周一到两场的频次,坚持不懈地举办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600多场,大量的文化活动都座无虚席,济南文化圈名人的微博或者朋友圈,几乎都有在品聚参加活动的记录,而且赞誉多多,悦读时间、品聚·有声、有個集市、有個课堂、手艺·守艺、品聚课堂等都文化品牌都已经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品聚被认为是呈现济南文化生态的地标,影响甚至塑造着济南的气质:

  【徐欣:为什么说大家能把我们称为文化地标,其实它重要的还是有其他几个方面,一方面呢就是说我们设计的这种叫休闲,有些轻饮料啊轻餐饮啊,实际上给大家创造了这么一个休闲空间,而且是和书相关的休闲空间,再一个呢可能品聚最主要的还是以他的文化活动,就是说这些年来吧不间断的,几乎每周都都有这种活动,可能正因是因为这一点吧,大家给我们这种美誉吧,可能还是基于这一点,它慢慢的成了大家的一个休闲活动的这么一个基地,我们最早三个店的时候,一个周末可能最多升到了五场活动。

  记者:品聚的盈利结构是什么呢?

  徐欣:实际上要说盈利最多的话,还反倒是我们的这个水吧这一块啊这一块,反倒它是一个能够算得出来盈利的,活动的更多的是公益性的,更多的他把这个品聚它把它做出一种特色,到了我们那你结识了很多的这种朋友,听到了很多这种像这种课程,包括大家互相坐在一起,这个是我们的特色,然后呢他才能带动其他的东西,包括我们的文化输出啊文化服务啊,包括这个对外的这种合作,是因为这个做起来的。

微信图片_20190523115439.jpg

  记者:嗯那现在就是关于从书籍方面的这个盈利能占到占整个店的多少?

  徐欣:不到1/3吧。

  记者:那咱接下来说说到品聚来的这些人,你肯定是观察过的,咱主要的服务对象,他们在你的这个眼里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呢?

  徐欣:这个可能也没有完全的准确的统计过,大概啊还是年龄就是比其他的地方要偏大一点,女性占的稍微多一点。第一个来讲呢还是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这个书啊他才认识,再一个呢同年龄里边呢女性比男性他这个对书的这种认识和需求要早一些,当然到了假期的时候,可能嗯也有些很年轻的。

  记者:就是在品聚书吧的这个消费者里边真正就是单纯的过来买本书,然后坐着,然后就走了,就以书为目的过来的有多少?

  徐欣:我觉得可能占了也不小,你比如说按照营业额销售额来算,书的这个销售额还是占到一半的,就是我的书的销售额还是占到一半甚至还多一点的,但是书呢它利润低也是从利润角度考核,书的利润也就占到1/3不到,真正买书的人呢有纯买书的人,我倒发现他有的时候未必是这个一定要办卡,特别是像这种逛书店看到这个书的人,有的时候他对这个价格折扣它其实就不敏感了,我要急着拿回去看,这个时候他不会再充值,所以说这两个用户他不是完全重合的。

微信图片_20190523115430.jpg

  记者:那你觉得品聚给他们传递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徐欣: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特别是咱们中国人,我觉得第一个他对书还是敬畏的是吧?第二个呢他对书还是有亲近感的,所以说他到了一个有书的环境去之后,它会自然的他对自己有一个要求,他对在这个地方坐着的其他人,他也会认可,可能是从我的角度去看这个,这是书给人的影响吧,他又安静,又有力量。你到了书跟前,一面书墙跟前你就肃然起敬,你就不能造次,你就不想别的事了,就安安静静的呆在那里。】

  只希望从经营方面谈论品聚的徐欣还是无法掩饰他对书最本真的感受,他希望把这种感受传递给更多的人,特别的年轻人,今年8.26号,品聚书吧山师店开业,采用和中国移动山师营业厅合作的模式,徐欣说是中国移动济南分公司选择了他们,事实上,这也是他探索多年的独立书店进校园的第一次落地。标牌上“中国移动”和“品聚书吧”同样显眼,原来的移动营业厅重新装修,除了靠里一排办理业务的营业柜台之外,空间完全是品聚书吧的风格,书架、书籍展示架,供人小憩的六七套桌椅,周边就是学生宿舍,不少来办业务的学生都会转一转,拿起感兴趣的书翻一翻,在现场,记者跟两个同学聊了聊:

  【记者:转了一圈儿,您觉得她跟普通的营业厅比较有什么不同?

  同学:环境比较好,在等待办理业务的时候,可以逛逛书店。

  记者:这里的书跟你图书馆阅览室的书有什么不同?

  同学:比较有意思一些。

  记者:你刚才看的是什么书呢?

  同学:《这幅画原来应该看这里》】

微信图片_20190523115452.jpg

  提供休闲餐饮,完善店内的文创产品体系,借助品聚本身的图书和出版资源,举办高质量的文化沙龙……品聚任何一家店都都不是简单的CTRLC+CTRLV,设想中的山师店经营和盈利模式与其他店都有很大不同,效果静待时间检验。与此相对应的是,不少成熟的运营模式比如西西弗在资本的推动下,开始了在各个城市的快速跑马圈地,复制装修、复制陈设、复制服务,但是物质之外的氛围以及长期在本地文化界组织各项活动积累下来的人文气氛是品聚无法被复制的价值:

  【第一个我们给品聚定义,他就是一个本土的独立书店,这是两个要素,第一个强调是本土,重点是挖掘本地的一些文化资源,第二个呢我们强调是这种独立书店,独立书店呢可能坚持我们自己的一些东西,你看我们一开始做了一种非常吃力的一种做法,就是我们要做的他就是有特色,一提一看这个地方就是品聚。那我到了青岛,到了天津去的时候,我做不到这个样子,就是我不会认识当地的这些本地的作家,我跟当地大学都有密切的合作,我跟媒体的都成了私人朋友,我们有些活动都是商量着一起做,这是品聚的一个特色的东西,到别的地方就是我没有这么深厚的这种沉淀或者是资源,我给你举个简单例子,我到青岛的方所,就是感觉他和青岛是没有关系的,它就是一个书店在那地方放着,他跟广州方所成都方所基本上都差不多的,在我们品聚,山师做的时候是个山师的特色,恒隆我有这个旅游的产品,我有本地作家专柜,它都是活的东西在里边,他可能就是这个院里的孩子,他就有这个院的特征是吧?出了院子可能不行,在这院子里边我还行,我就是为了院子的人服务的。】

微信图片_20190523115442.jpg

  阅读是人类的永恒需求,厘清自身价值,求得内心安宁,找到归属群体,滋养对爱和美的素养,都跟书店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吴清友说,诚品开业的前15年里一直都是亏损的,这个过程“至少让他看到自己对生命态度的诚恳”,不谈情怀的徐欣,让我们看到同样的诚恳,只是多了一点理性:

  【就说你只要是这个事情,这个方向是对的,有人需要大家都认可,你只要坚持下去,它最终它是有结果的,你现在可能艰难可能不好,但是你做着做着,无论天时地的他都会来帮你。我们为什么能一直做下去?为什么坚持到现在?可能你看移动公司他愿意来跟你合作了,银行来找你了,地产公司也有跟你谈了,你做这个事情大家认可,而且确实有需求,换句话说,你发心是好的,就可以了。】


分享至
{}
5631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