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陈冬岩—— 一个硅谷回国创业者的济南样本


  他放弃国外优渥生活回国创业, 也揭开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大幕一角。他聚焦二次网户端信息化平衡与节能管理系统,创新性融合前端科技, 形成了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系统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 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之首。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他的进击之道就是基于客户价值,对产品和服务品质、模式精益求精的持续打磨:《一个硅谷回国创业者的济南样本》,909济南经济广播记者郭慧对话山东普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冬岩,欢迎关注。

  

1.png


  陈冬岩出生成长在济南,典型的学神一般的存在,一个证明就是除了小学升初中,他的其他升学全部保送。2003年,他毕业于美国杜克大学,获得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学位,而在学校期间,他就为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等知名公司承担多种不同协议网络的研究和咨询工作,毕业后的陈冬岩进入硅谷高科技新创公司,从事无线传感器网络和全球定位跟踪系统的研发。

  【陈冬岩:我们做的工业无线传感器,是跟日本的一家做高精度压力传感器的企业合作,把我们的无线设备装到它的高精度压力传感器上,应用在比如说这种IC芯片的工厂,或者当时美国在委内委内瑞拉的输油管线,有的时候会受到什么偷油的,还有恐怖分子等等的各种破坏,通过检测管线被破坏或者被偷油之后压力的变化来及时的报警,另外这个产品还用在了全球的一个可视化的物资跟踪系统上,这个设备当时是全世界第一批通过美国Zigbee标准测试的产品,我们负责解决产品核心的无线的开发。

  

2.png


  这个阶段的陈冬岩经历了物联网从概念到万物互联成网、自由沟通成为可能和现实的整个过程: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发布ITU报告指出:无所不在的物联网通信时代即将来临;2008年,多国政府在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探寻中,将目光聚焦于物联网。站在风口之巅,陈冬岩比任何人都清楚物联网即将带给世界的改变,他已经不满足仅仅做一个硅谷精英:

  【记者:你在国外的那些经历,其实也一直是在为回国做准备的?

  陈冬岩:那时候还真是没有,那时候觉得这样也挺好的,但是到了07年08年就觉得好像没有什么挑战性,因为在美国的生活很安逸,另外那个阶段,我身边硅谷回国的特别多,包括当时百度李彦宏,06、07年那时候百度还不像现在发展的那么大,李彦宏,包括当时有个叫空中网的那几个,经常回去之后“哗”办一个讲座,讲“回国见闻”、“创业经历”什么的,当时大家看了都很有热情,然后那时候硅谷那边经常有咱国内去的招商引资引才这样的一些代表团,我参加过几次,觉得挺好的,当时咱科技厅还有山东信通院,当时也是去引进海外创业团队,有一个配套的政策,回国一个是获得科技厅的支持,另外就是山大有一个教职,教授、博导这种,相当于双保险:你创业失败了,可以在大学做学术研究,孩子上学啥的都没有后顾之忧了,然后就越发不可收的要回来试一试。

  记者:因为你是济南人,对你来说回国就是要回山东、回济南。

  陈冬岩:对。主要是因为我父母都在济南。

  

4.png


  对于高层次人才来说,人在哪儿,项目就在哪儿,产业的希望就在哪儿。2009年7月,陈冬岩回到济南,注册成立山东普赛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工业监控为主要应用领域,赋予没有信息传输能力的物品信息采集和远程控制能力。也就在这一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被很多人看做物联网进入快速发展期的又一个标志,但是彼时的山东和济南,无线网络与通信领域尚属空白,国内从事这个行业的企业也是寥寥,无意之间,陈冬岩和他的同事揭开了区域产业发展的幕角。像很多专家创业者一样,初创阶段的普赛也经历了一个短暂的俾睨天下,四面出击的过程,随后迅速聚焦到供热系统中用热户冷热失衡、耗能高这个需求痛点:

  【陈冬岩:什么叫失衡?像咱一个小区,小区里边有一个换热站,高温热水从换热站出来,在小区转一圈,进到家家户户的暖气片,降了温之后的水再流回到咱的换热站,但是现在他有些楼房离换热站比较近,有些比较远,近的楼可能室内就很热,末端的那些楼流量小,可能就没有那么热,老百姓就会投诉。第二个问题就是有一部分小区入住率不是特别高,可能百分之五六十、六七十这样,这时候就会有很多供热孤岛:我楼上楼下都报停了,如果我跟别人家的流量一样,这些孤岛住户室温就偏低,有的时候说管道到楼前拐了个弯,阻力变大了,整个楼供热效果就不是特别好。所以我们通过看这些数据就发现了同一个小区家里热的能达到二十七八度,冷的可能也就是十六七度。之前那种粗放式的供热管理方法就是我使劲供,一直供到那些不达标的到18度,近端热的想开窗户你就开,造成了比较大的能源浪费。所以当时我们就想到把我们的通信技术,用在这种每家每户的这种调节阀上面,我叫物联网调节阀,通过我们的调节,把近端、流量大的给它降下来,末端的、流量小的给它升上去,让大家基本上室温一致起来。

  

3.png


  通过创新性融合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处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与供热调控技术,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整套解决方案,将小区室温分布控制在±2度以内,提升市民的用热体验和满意度,降低供热能耗,伴随着政府对市政公用产品服务品质的日益关注,以及节能减排背景下能耗利用效率提升压力日渐迫切,供热企业的精细化管理和运营成为一种刚需。机遇之下,普赛依托庞大的数据基础,先进的科技专利和高效的调控策略,发展势头稳健,出货量一直稳居行业第一:

  【陈冬岩:我们应该说是国内率先提出,用这种物联网的户端调节阀模式来解决二网平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开发了一套非常好用的软件系统,点鼠标就能够把命令发下去。第二个是我们开发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室温建模和估测系统,构造出这个小区的室温模型,我知道这一户我给他多少流量,他家里能到多少温度,那一户给他多少流量,他家能到多少温度,通过这个模型,软件系统会自动的调节,就完全不需要人工再去干预。比如说这个小区今年我开始供暖了,我希望这个楼这些住户家里能达到22度,那些住户达到21度,我们这个软件算法就能根据我们给他下发的目标室温进行调节,另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去修正模型,我们相当于给热电公司一个管理软件,实现精准供热,之前这些全靠站长去摸索,耗费人工,也不可能做到这个效果。除了硬件到软件,我们现在再往前推进一步,做服务,很多供热企业就说:这个硬件软件看着还不错,但是投资比较大,我也看不出你这到底能给我省多少钱。所以我从去年开始,我的硬件软件免费给你做,我们来帮你去做这个服务,帮你去省热和省电,然后你省的热和电,除了付我们的服务费之外,还能有结余,这样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

  记者:比较目前市场上的此类产品,咱们普赛的优势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陈冬岩:我们普赛几个优势,第一个是从硬件上来说,我们是比较好的解决了一个我们叫超低功耗加上工业级无线通信,这样的一个技术。

  记者:超低功耗怎么个超低法呢?

  陈冬岩:我们阀门里面就一节锂电池,能让用户至少有6年,这期间你随便去控制它开关调节开堵什么的,包括我们的设备住户家里的回水温度这些数据,每个小时上传一次,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它维护也简单,万一有人破坏,现场找个水暖工换一个就行。另外因为我之前一直在硅谷,做的就是这种工业物联网,它最核心的要求就是可靠性,所以现在我们每年基本上销售几十万只这种阀门,装在现场的总共应该有几百万只,我在数据上传的时候,他面临的通信的可靠性就非常的苛刻了,我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干扰的问题,我们现在有8个频段,你1个频段被干扰了,我用另外7个频段,第二个是你大量的设备在一起的时候,数据会碰撞和丢失,特别是在供暖季刚开始的时候,几千个阀门要同时开始工作,往下发这些阀门的操作的指令,每个阀每10分钟每20分钟它还要上传运行的数据,在这种非常繁忙的情况下,我们现在也是一些核心的技术,把这个问题解决的也比较好,否则一个三千住户的小区,一天有10户投诉,就够你受的……

  记者:咱们有没有算过一个账——投资回收期,节能率等等?

  陈冬岩:有。我们做过好几个合同能源管理的项目,我们来投资,大家按照收益分成,基本上就是在2~3年就可以收回全部的投资,你看像我们跟中节能前年开始的一个项目。改造前,他们一平方米要用9立方天然气,今年这个指标是降到7.5个立方,一平米省1.5立方天然气,相当于100平米的住户的话,他能省300多块钱。

  记者:咱这个设备能用几年?

  陈冬岩:我们的设计寿命应该是10年以上。

  

6.png


  普赛通信的产品和系统已经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多个项目,累计覆盖供热面积超过1亿平方米,但是行业空间依然巨大。陈冬岩介绍说,我国北方供热面积就约有130亿平米,普赛通信提供的户端平衡节能系统平均可实现25%的节能率,理想状况下如果全部覆盖的话,每年可节省折合标准煤3936万吨,超过300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之下,普赛的进击之道就是基于客户价值,对产品和服务品质持续精益求精的打磨改进:

  【陈冬岩:供热从本质上是一个薄利、微利的行业,因为这是一个公用事业,这跟他拿钱投资、去买我们的产品,核心上是有矛盾的,所以我们现在重点发展的也是服务的模式,通过服务为客户创造价值,然后我们来分享创造的价值这样一种模式。所以我们现在增加了设备快速拆除这样一个特点。就比如用我们的产品先解决你这个小区供热平衡的问题,用了两三年,调整好了,大家都满意了,我们就给你锁住,我们可以把这个产品快速的拆下来,用在其他的项目上,相当于租赁,这样供热公司一开始投资就大大降低了,比如说整套设备是500块钱,留下底下小的设备部分就100块钱,上面这个400块钱的设备部分我可以拿到其他小区重复利用,我一年还照样给你结余两三百元的供热成本。

  今年三月份,普赛的无线系统项目列入山东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并获得国家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济南市科技风险投资公司的资金支持。

  作为山东省“泰山学者”海外特聘教授、济南市首批“5150”引进海外创业人才计划、山东省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重大专项、科技部创新创业人才推进计划支持项目,陈冬岩也见证了济南市人才政策,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迎头赶上”、“扎实落地”的一个过程。

  【记者:他具体给你做了些什么,让你觉得的确是还挺好的?

  陈冬岩:像人才金卡,像我们房租一些支持,我们5150的话就是50万,高新区泰山学者的配套支持是180万,技厅当时引进海外创业团队是100多万,海外山东省泰山学者是200万,另外人才金卡包括像人才贷,纯信用人才贷,我觉得还挺不错。

  记者:另外像人才金卡,哪些方面你经常用觉得挺好的?

  陈冬岩:我主要就是两块,一个是机场绿色通道,第二个奥体游泳健身。另外还有像子女入学,我俩小孩上学,也是通过咱人才金卡协调。因为很多政策说起来很简单,但是你真正你去想落实的时候,可能就没人管这些,但是这几年我觉得咱济南是肉眼可见的进步非常大,对于这种人才的支持政策,真正的落在实处,而且都能够兑现。

  “人才是区域发展的第一驱动”已经成为各方共识。在这种情况下,全国各地纷纷推出吸纳人才的各类政策措施。但是,如何切实把握人才需求,提供更多更有针对性的公共服务和评价激励措施,持续释放诚意并化作助推发展的动力,也持续考验着一个地方政府的管理智慧。

  作为一个十几年持续在济南创业的高层次专家人才,陈冬岩的意见无疑颇具借鉴意义。在他看来,衡量引进项目价值要秉持市场原则,相对于引进项目的数量和各种“名头”,企业后续发展的评估和考核更有价值,政府可以进行必要的扶持,但是最终要靠企业自己的造血功能获得发展,在此基础上,特别是专家型企业家,与政府主管部门也需要密切互动,利用好政策优势,顺利度过企业发展的一个个关键节点:

  【陈冬岩:你说创业到底意义在哪?肯定是要有一个市场能够能验证的东西,但是我有一个建议,这种政府不能给你卖,但是,给你提供试点的机会这个其实是可以考虑一下,在市场推广初期总是面临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因为企业跨国第一道门槛是最难的。

  记者:所以说对一个创业者来说,你最看重的是当地的哪些条件?

  陈冬岩:第一要考虑我在这儿肯定要干很多年,大概率全家人都会到这里来,我要考虑我孩子上学的问题是吧?城市的环境是吧?包括这种文化设施,它的整个的生活支持的这样的一个系统。

  第二个我招聘技术人员的难度,像我们这些技术型创业人才,核心还是靠产品品质,人才梯队建设不能保证的话就很麻烦,所以这个城市吸纳年轻人、吸纳人才的这种能力,对创业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然后是市场,你的市场在哪里,比如说你去广州创业,然后我要去做一个这种面向北方供暖的一个东西,听了就不大靠谱是吧?另外就是像这种资金的获取是不是容易,我觉得这点济南肯定是比不上像北京上海这些那边。说是风投,其实就跟个私募这种概念,他百分百确定能挣钱了,跟理财一样才会给你的,恨不能你明年上市了今年他才给你,真正有风险的他们根本就不会考虑,不过这几年这种情况也有所改善。

  记者:另外根据您对济南的人才政策的观察,还有一些什么样的建议吗?

  陈冬岩:其实说实话,我的感觉如果我提建议,我咱济南人才政策特别重视,引进之后可能前两三年关注的多,就两年之后,反正你们也就在这落户了,你们就自己去发展。我感觉其实它是就两三年之后,很多企业就会遇到坎,一个是资金方面的,另外从企业家来说,特别是技术出身的企业家,他没经历过,一旦要面向市场的时候,把握市场的能力,商务谈判的能力,包括企业的规范化管理都两眼一抹黑,所以对于这种过了两三年的这些企业家,一个我觉得可以定时的搞一些什么沙龙讲座,包括一些企业管理方面的培训这些都可以,然后再过个两三年,可以对接一些这种投资啊公司,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这样的一种答疑解惑,一些交流一些政策方面的引导,这样的话觉得就是一个比较全面的服务的态度。

  

5.png


  创业十几年,陈冬岩说自己经历了从技术经理、产品经理、市场经理到企业CEO和董事长的一系列蜕变过程。今年50岁的陈冬岩身上既有一个创业者杀伐决断的果敢,同时也兼具一个学者的儒雅睿智。产品上精益求精、为客户创造价值,执着、全身心的投入都是他理解的企业家精神的关键词。对内构建全体普赛人的成长平台,对外除了宣传推广企业和产品,通过论文、直播、讲座等方式扩大需求共识、为行业鼓与呼都已经成为他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记者:你作为一个硅谷回来的人其实那种安逸的生活方式对你肯定是有影响的,那么现在又变成这样一个特别忙碌的状态,您怎么看待这种转变呢?

  陈冬岩:它不是这种让你很难受的事情,这个事情它最终变成了一种快乐。比如说我有个愿景,我要改变咱供热的这种管理方式,我认为以后一定是一个精细化管理到每家每户,老百姓也满意,能源也节约,或者当你跟客户交流,让客户认可了这个方案,改变了他的一些这种思维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时候, 让很多事情变得更加合理并更加高效,或者能够推动着这个事情往那个方向去走,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有成就感的事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分享至
{}
3923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