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的那一天,他第一次见到位于经三路的小广寒,这座承载济南开埠历史和中国电影记忆的老建筑已经被废弃多年,围栏高掩,屋顶残存无几。不知道他们之间经历了怎样的对话,在随后的两年里,那个30出头的年轻人和他的同伴为了让这个建筑活起来投入上千万,为了重新焕发她的百年韵致,更是费尽心智,修缮后的小广寒成为另一枚济南符号,成为和故宫、孔庙同级别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而他的人生轨迹,也跟济南的诸多老建筑一起,开启了一段新的旅程。909记者郭慧对话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会长、山东小广寒文旅联合创始人李建军,正在进行】
遇到小广寒之前,李建军已经拥有了很多人生阅历。他出生于内蒙古的一个小村庄,十多岁就离开家,呼和浩特,烟台,深圳,济南,他曾经是颇有身价的高档餐厅的西餐主厨,获得过中国烹饪大师的称号,为人诚挚,做事沉稳干练,被很多人欣赏,也饱尝创业艰辛,但是无论身处何方,首先进入他眼帘的,总是当地承载各种历史符号的老建筑。
【李建军:我刚到济南是在舜耕山庄,也是一个很有历史感的地方,包括我在内蒙的时候,我待在工作的地方,也是一个解放前的老建筑。
记者:你会感觉那个地方有历史。
李建军:有历史,有对话,和你情感上有交流。为什么我说我去深圳以后,我觉得对我冲击特别大,你站在高楼大厦之间,人来人往,没有一个人去关注你,所以你感觉你自己是不存在的!
记者:所以你只有是和老建筑站在一起的时候,你才会有存在感,有归属感。
李建军:我们说你从哪来的,你至少有这种一种情感的链接,会感觉跟他们比较亲。相对来讲我对人的这种记忆比较少,比如说你看到很多这种老的东西,对我来说,我觉得很亲切。】
梁思成说:“"古建筑绝对是宝,而且越往后越能体现出它的宝贵。”一处犬牙交错的屋檐,一段楼梯、一片旧瓦,一朵雕花、都承载着一个民族特定阶段的审美观感,历史的沧桑巨变,时间越久,越有说不完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也浸润出一座城市特有的文化和韵味。老建筑是一座城市不可复制的宝贵财富,如何活化使用,也是近些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不断被人提及的热门话题。
李建军很自然的将古建筑与自己的职业结合起来。2005年底,他将经八路的一处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打造成一间具有民国特色风格的主题文化餐厅,自然的古朴雅致与浓烈的文化氛围完美融合,很快获得诸多拥趸,但是就在两年后,伴随着城市改造进程,这家餐厅被迫拆除,受到打击的李建军却已经对如何保护老建筑的核心价值有了自己的心得,源于共同的兴趣和主张,他和建筑师王建宁先生多次到北京798、上海新天地、田子坊,福建三坊七巷等等去考察感受,一起幻想如何在济南找一处这样的老建筑做工作室,当一切都准备的差不多的时候,小广寒进入他的视野:
【李建军:小广寒出现在市中区。当时区委副书记王铁志、他和研究老建筑专家姜波,聊起来的时候就说,小广寒需要修复、重新使用,就说建军这个人怎么样,能不能做?然后找到我,问我为什么对老建筑这么感兴趣,如果再有老建筑,你还想不想做啊?我当然愿意做啊。实际上这就是一个一步一步过来的。
所以当我看到小广寒以后,我更看重的是那段历史,而不仅仅是建筑本身,实际上当时看到的那个建筑已经是在修复过程当中,什么都没有,房顶也没有,乱七八糟,一塌糊涂。
记者:房顶都没有?
李建军:对,因为100多年的老建筑了。他是04年咱们市中区做纪念百年商埠摸排的时候,摸排出来一批老房子,已经废弃了。】
百年影院小广寒,建于1904年的济南开商埠之初,是济南第一家专业电影院,也是全国现存最古老的电影院,五卅惨案后,由中外合作变为中国人经营,抗日战争时期,当时的经营者连夜将放映设备毁坏,为的是拒绝放映日本帝国主义文化宣传片,曾被改名为国民电影院、济南电影院、中苏友好电影场、明星电影院,曾被用作俱乐部,法庭和济南市卫生教育馆……百年沧桑中的任何一段历史,现在听起来都弥足珍贵的,而这样珍贵的建筑,在济南,自然不止一处,如同一场决定命运的邂逅,小广寒重现光华,有很多偶然,也有更多必然。
【李建军:现在我们回想,说起老建筑保护,它是一个理所当然的事情,只能是这样的,但是10年前我们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大家还是有很多纠结的。当然你再往前推10年,大家可能觉得你做这件事儿是神经病,你再往前推多少年,觉得这个东西必须要拆掉的。
记者:所以好像是所有的铺垫都做好了,小广寒出现了。
李建军:说实话真没想那么多。好像很多东西都不是我们主动去争取的,比如说我们原来说一般这种房子装修最多三个月,产权方给我们9个月的装修期,挺长,但实际上我们装修两年多,我们自己还得要去承担一年多的房租,装修还要不断的往里投入。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你自己不担心吗?
李建军:怎么不担心,为这个事情快纠结死了,费用越来越多,远远超出我们原先预计的费用。
记者:你原来一开始预计的是多少?
李建军:你看当时我们想顶多再投200万就肯定够了。200万,那时候已经不是个小钱,但是第一是在装修过程当中发现,原先预计的肯定不够。原先预计只是产权方都弄好了,我们只负责内部装修。但是当我们最后接手的时候,从外到内,基本我们重新再做一遍,我们要找到原来的这种状态,这个过程当中就需要大量的查资料,耽误时间。第二需要过去的一些材料,甚至过去的工艺,甚至说很多你的想法,你得和过去能站在一起。但是资料第一不好找,几乎没有资料。最后找到咱们山东一位非常著名的老建筑专家张润武拍的几张照片,外立面基本上按那个方向去做,然后材料呢?老石头、老砖、木头这些东西,因为过去的房子肯定都是这种结构,所以要找这些东西怎么办?正好赶上普利街拆迁,从我的角度来说,真挺心疼,但是我们阻挡不了城市的一个更新。正因为拆除,所以我们去看了,那地方好多老房子,把那些老房子的石头、木头、砖用到小广寒,这个过程来来回回也用了很长时间。因为第一,拆迁队伍人家不愿意给你挑这些东西,你给钱人家不愿意。还是找的区领导,最后才是我们买下6套房子,就这6套房子,我们自己拆,我给你拆迁队钱,然后我再雇人拆迁,砖、石头一块块拆出来,把完整的挑出来,整理干净平整,再放在车上拉走。】
【记者:你的外立面,包括你整个的建筑主体,都是重新建的。
李建军:对,不是建了一次,是建了好几次。因为第一次是产权方房管局找人加固,找到专业的加固研究所,但是他们只管施工,至于谁为什么设计成这个样子,他们不管。所以当时的设计方案还是有问题,就整个门脸它本身应该是弧形的,但当时设计成了平的,就跟我们小时候看公社那种新华书店,上面画个五角星,就是那种感觉,怎么感觉都不对劲,就像纸片屋一样,很明显像假的,而且周边关系没有,跟旁边的配电楼,没有任何关联,甚至跟周边的民居啊,或者跟城市之间好像没关联,我们一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王铁志也看到这个问题,说门脸就不对,所以重新设计,找资料,连夜画了个图,重新做。然后一步步做出来,这种巴洛克风格的感觉。
记者:那时候你已经是不顾成本了。
李建军:当时也想停,因为一个是你像9个月的装修期,我觉得那个时候肯定做完了,但实际上9个月过去以后,我们基本还没大动。哈哈哈,基本没大动。原因就是正好也跨了个年,而且我们要找到相应的图纸,找材料,所以那时候实际上费用基本就花的差不多了。所以我当时和合伙人之间也会有一些争执,就是说怎么弄?我们到最后投了1000来万。
记者:你哪来的这些钱呢。
李建军:你要我拿1000万门也没有,拿200万都拿不出来,正好我其他地方的事业发展的挺顺利的,王建宁的设计公司经营也不错,我还有个店,至少有流水、营业额,这些东西都能支撑支撑,我在其他地方还打了份工,所以也慢慢把这钱都凑够了,再说这些钱他不是一次性投入进去的,他需要一点一点的,你甚至有些对有些时候你比如说材料费、工人费用你可以阶段性的结算就可以有一点缓冲。】
资金压力、产权不属于自己、之前的餐馆被拆除留下的阴影都阻挡不了李建军和他的伙伴每天沉浸其中,查阅海量资料,咨询请教专家意见,对设计图纸反复打磨,跑到各地去学习老建筑改造,甚至专程去意大利学习工艺,找材料,现在说起来云淡风轻,但事实上却是一个身心磨砺成长的过程,30出头的李建军已经储备了足够多的经历和阅历,深知把基础做好有多么重要,所有的隐蔽工程他用的都是能够买到的最好的材料,请能够请到的最好的工人,在他内心深处,他好像认定了小广寒同他一样,还有大把的未来,所以他要做最长远的打算。
【李建军:我们后来想之所以能够最终完成,第一是伴随着对小广寒历史不断的了解,你发现她不仅仅是个老房子这么简单了,她所承载的这种中国电影的发展,见证中国电影史的发展,商务史,至少很多济南商业的发展,这么重要的见证载体,我们怎么去把它保留下来?甚至说这个事情,我们做了若干年以后我们做不动了,没有资资金做下去了,这个东西留下来了,子孙后人看到这个地方,他会知道曾经谁谁参与保留下,可能100年200年以后,人们可能会知道这个事情,小广寒有这么一段历史,这个历史里,有我们,实际上这时候就对我们来说是一种责任感。这是第一个原因,第二个原因就是身边人的那种信念,你比如说王铁志也好,他们经常会去视察,这个事情做得怎么样了?当时他还是市中区副书记,后来去做了济南是当济南市旅游局局长,还有很多身边人的这种信任,觉得大家当时这么看重我们,结果我们做了半截不做了,从面子上也不好看。第三是觉得我们还年轻,还有资本去折腾,至少你用钱的时候,我们挤一挤,想办法也能弄出来。】
所有诚挚的付出,都会照亮你未来的路。如同李建军没有任何渲染的讲述,走进小广寒,也很少看到文字介绍,李建军希望游客能经历一个更深度的情感体验,除了各种老电影藏品,还有精美巧妙浑然一体的设计,各种原木的窗户,意大利手工制作的精美壁灯,老石旧砖,老木头装饰的墙体……就是这座经过修复的小广寒,2014年成为跟故宫、孔庙同级别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他也是李建军经营的一家高档西餐厅,在这里,你经常会看到员工蹲下身子,一寸一寸的擦拭每一片地,每一块砖,小广寒还有一个一个身份就是博物馆,无论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还是成群结队的小学生,都会获得到欢迎和讲解,更重要的,他唤起更多济南人的城市归属和文化自豪:
【李建军:你比如说我们装修完,对外开放以后,我们把邻居邀请进来,七八十岁的老楼长说,你们做了件功德无量的事情,甚至说有一次山大的一个教授去请客人,他也不知道我是老板,就聊,我给他介绍整个过程是怎么回事,带他们参观每个地方,最后他定了一个很高的标准,他说我要为文化买单。包括你像国家文物总局,到小广寒调研,因为13年小广寒旧址被国务院批准,核定为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很高级别的,他和故宫、孔府、孔庙是一个级别,因为正好那时候,实施八项规定,他们就担心这样的地方会不会被改造成会所等等,就调研,结果去了小广寒以后,当时国家文物总局法规司何司长说:“我觉得很震撼,他说这样的地方应该在北京才可能有,而且这种商业和公益,老建筑国宝结合这么好,应该是全国推广”。】
让百年建筑涅槃重生,唤醒老济南被遗忘的旧日时光。如果说每个人生中都应该做几件令自己佩服的事情,对李建军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但是这只是一个开始,从小广寒开始,老建筑的活化在济南形成一股潮流,华夏书信博物馆,胶济铁路博物馆纷纷出现在公众面前,而李建军也在2017年牵头成立济南市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并迅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影响的活动,2018年6月,以“寻找城市记忆”为主题的第一届老建筑文化旅游节在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活动以漫步老建筑、讲述历史故事、摄影大赛、绘画大赛等活动为载体,吸引了大量市民的广泛参与。
【李建军:别人做个活动,三天两天就完事了,我们这个活动,一做就是半年,从6月29号一直到1月10号。
记者:你觉得通过这些活动产生了一些你希望的变化吗?
李建军:有很多变化,原来很多的这种老建筑,他不开放。或者他也开放,但是他没有人流。他通过协会组织的活动以后,他有人流了,他突然感觉我可以做这方面的东西,比如说我可以做研学等等,大家会发现有一个方式了,但这个方式还得需要摸索。包括19年实际上我们重要的事情想做国际老文化旅游峰会,已经这个方案递上去了,文化旅游局,但是恰恰又赶上文化局和旅游局合并,好多事情都一拖在拖。
记者:你本来这个峰会是准备去年就召开的?
李建军:对,费用各方面批不下来,怎么弄?我们已经包括邀请的这些专家,外国的金融,有一些该邀请了都邀请了,邀请了意大利佛罗伦萨美院的院长,意大利的一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国际文化交流协会的会长等等,范围只能缩小,做了一个国际老建筑文化旅游论坛,至少我们一步步在做这件事情,其实我觉得济南应该是在往外推,实际上我们希望我的构想,将来我们要成立,甚至说山东老建筑这种旅游联盟,甚至在中国做老建筑和里欧联盟,联盟怎么办?就是说我们你,比如说研、学、游,各地都有需求,我们济南的、孩子要走出去,比如去济宁、去青岛,就完全可以用协会的方式对接。我们第1个往外输出,第2个往外吸引,往往里吸引。也是个全域旅游的一个部分,包括文化产品、文创、产品。
咱还是说老建筑文化旅游促进会,国际老店的文化旅游峰会。然后还要成立国际老建筑文化旅游联盟。在各个城市之间的在国际上都要有逻辑的。比如说意大利、法国、德国、美国、日本、韩国,这都有老建筑。我们怎么形成联盟相互之间?其实这个联盟我们想当时想做一个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为我们现在国家各个城市这老建筑的这种保护发展提供案例。】
【记者:就像是类似的,咱们的这种组织,你比如说在天津,或者是说在苏州在北京有没有?
李建军:在全国只有济南有这么一个老建筑文化旅游协会,全国只有这么一个协会。当时有些人的建议是能不能直接注册国家级的,太费劲了,我们能力又达不到,所以我们不如干脆我们做的更大一些,国际老年人文化旅游服务联盟,我们可以做秘书处处,哈哈哈哈。我们可以名誉会长,会长我们可以请,甚至是很知名的一些国际上的。
记者:现在只是一个想法,还是说已经是在推了?
在推,本来19年就要实施,我们预计开大约200人的会议,开个两天或者几天,做个论坛,做主旨演讲,然后联盟就成立了,有个四五个国家就可以成立一个联盟了,先成立,包括申请资金市里面也批了,没到位。因为这个疫情的事肯定是又要拖后了,或者是改时间,然后定的可能5月底,有国际老建筑文化旅游峰会,主要邀请的还是这几个疫情国,在年前我们已经做了一部分,一些沟通了。】
采访中,李建军拿出一本书——《活化——记录百年影院小广寒的保护与复兴》,装帧精美,资料丰富,这样一本书,李建军说,从确定意向到最后交稿,他和伙伴只用了二十天,在很多人眼里也是不可能的,但是他却让不可能变为现实,这里面,有他大量的日常准备,更有关键时刻的义无反顾和倾力付出,我们希望并相信,他还会让我们看到更多变为现实的“不可能”。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胡文——一个精英的回归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宋现收——银丰生物集团总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明——有智慧才有真正的快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曹成彦——小叮当米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胜——一辈子做明白一件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杨程——区块链的前提是共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徐欣 ——品聚如果成功了,很多人功不可没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赛 ——开挂的人生背后没有神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周伯虎——开创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