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前,著名未来学家、《第三次浪潮》的作者 阿尔文.托夫勒曾经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人类将迎来世纪之交的第四次浪潮---“垃圾革命”。如今看来,“垃圾革命”的号角早已吹响。2年前,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报告文学《驯虫记》,以及本台记者的相关报道,让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延荣”出现在了大众的视野之下,“山东大汉”养蟑螂吃垃圾的故事也被耳口相传。然而,疑问也随之而来了:“两年后的今天,李延荣还在养蟑螂吗?”“养殖规模和用途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呢?”济南经济广播记者乔木专访李延荣,“那个养了9年蟑螂的山东大汉,现在怎么样了?”正在进行。
2008年的夏天,李延荣留学澳洲的女儿回国过暑假。有一天,女儿正在网上练习英语听力,李延荣问到:你看什么呢?怎么音乐声儿还怪怪的!女儿告诉他,这是一部美国动画片,叫做《蟑螂先生》。李延荣不禁皱起了眉头:蟑螂就是蟑螂,是被我们称为人类天敌的“小强”啊,怎么还成了“先生”了呢?:
他上面怎么讲呢,就说是蟑螂是上帝创造的完美生物,可以入药,可以研究仿生学,说他吃的食物很杂。是他的天然习性,如果把他集中起来,这不就是一台天然的餐厨垃圾处理器吗?说干就干,我就开始在家里做实验。
通过前期的调研,李延荣发现,其实蟑螂的药用价值,早在《本草纲目》《神农百草经》《中国药用动物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就有记载,介绍的就是“美洲大蠊”,而我们平时在家中看到的蟑螂,叫做“德国小蠊”,无论是药用价值还是处理垃圾的能力,“美洲大蠊”都是绝佳的选择。那么问题又出现了,美洲大蠊去哪找呢?经过几场奔波,李延荣在济宁等地的一些农户家里发现了他们饲养的蟑螂,专门用来卖给药厂。那时起,他也正式变成了一位别人眼中的“蟑螂先生”
李延荣:从家里弄了个玻璃钢,就开始从饭店里弄一些剩菜剩饭,看看他是不是可以吃腐败的东西,辣的甜的酸的,他都可以吃掉,这不就是一台餐厨垃圾处理器吗,我们就又搬到了山上去做实验。
记者:在做这个之前你是做什么的
李延荣:最早我们是在一个医药企业,我在里面做高管
记者:你那个时候收入应该很高啊
李延荣:是,没问题
记者:为什么出来
李延荣:我觉得这个更有意义,垃圾处理,环境保护,高端农产品的生产,我觉得这个会是未来发展的方向。后来跟着我的那些副总们,他们的价值观跟我还是相同的,他们也是放弃了高薪,他们的收入也不低,我们有信心做好这个事情,他们也辞职跟着我出来 ,人就是这样,原来高收入,再冒险,做一个更有意义的事情,这就是我的性格,做有意义的事情一定会有前途。
从家里的一个小破鱼缸,到山上的一所100平米的小房子,再到如今占地5万多平米的巧宾生态农业园区;从人工养殖到高度机械化、自动化生产。9年后,在位于章丘区的李延荣这所“蟑螂工厂”里,总共饲养了1000吨左右的蟑螂,来自章丘的全部餐厨垃圾都在这里处理,拥有日处理50吨餐厨垃圾的能力。然而,蟑螂的价值,在李延荣的工厂里,远不止于此:
李延荣:我们一开始着手搞这个东西,同步做了这么几个工作,一个是养殖技术的不断完善,如何实现规模化、自动化、产业化。第二个是专利布局,如何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做起来的时候就能看出我们的团队的专业性了,更难的是,我们的观念改变了,我们怎么去改变别人对蟑螂的这个观念。
记者:他的投入大吗
李延荣:现在降低到了30万左右,也就是每处理一顿餐厨垃圾,需要固定资产30万。
记者: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
李延荣:你看见的那个厂,是200吨,6000万.章丘处理完了我们就处理开发区和历城区
记者:一年前可以处理多少吨呢
李延荣:那时候是处理15吨吧
记者:发展速度很快
李延荣:原来他是填埋,一边填埋,一边每天给我们山上运上15吨,现在我们就可以把他完全吃掉了。
记者:现在是有多少蟑螂
李延荣:1000吨
记者:产生多少蟑螂粉
李延荣:1000吨
记者:一顿蟑螂粉卖多少钱
李延荣:一万以上
记者:蟑螂除了处理餐厨垃圾,他还有其他的利用功能
李延荣:关于药物是比较成熟的了,关于入中药是比较成熟的,现在我们在国家药监局,已经批了几家中药产品。这九年来,我们不光是对于蟑螂处理垃圾的研究,关键还有关于饲料的利用,和其他的技术对比对照,完成了对国家关于饲料目录的记录。能不能作为饲料?因为当时蟑螂是没有作为饲料的,我们必须得让国家承认这是一种蛋白饲料,进入饲料目录,要达到饲料目录的标准,现在都没有问题了。后来我们继续往下面延伸,虫粉,美洲大蠊的虫体对于家禽,鸡,猪的作用,营养价值,抗性的提升,后来我们发现,如果在饲料里面添加一定量的虫粉,就可以完全把抗生素去掉。
记者:你说的虫粉指的就是美洲大蠊的虫粉
李延荣:美洲大蠊的虫粉。我们先做的应用试验,我们喂得鸡、喂得猪,不使用抗生素,但是成活率非常高。
2019年4月11日,巧宾农业作为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七部委来到这里进行考察。国务院副秘书长李宝荣握着李延荣的手对他说:你做了一件前无古人、利国利民的好事!在今年举办的山东省农村创新创业大赛中,李延荣的项目团队获得全省第一名,并将代表山东省参加全国性的评比。“别人笑他痴,他笑别人看不懂”。用蟑螂替带动传统的垃圾填埋,用虫粉替代含有抗生素的药物,从环境保护到食品安全,这位山东大汉都做出了不错的成绩。现在,他又找出了新的突破,借助蟑螂虫粉的特性,用“休耕轮作”的方式生产高端农产品,并将百分之60的留守村民转换成“新动能”,走“环境友好型”生态发展之路:
李延荣:国务院副秘书长和我们的省长、市长过来考察,他说老李你做了一个很了不起的工作,你这个事情可复制,可推广的一个项目。不是政府重金打造的盆景项目,因为我们是自己投资做的,政府到现在没给我们钱,所以他认为我们做了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这是政府对我们的肯定。第二个是专家院士给我们评定为国际领先技术,现在随着我们产业化开展以后,全国的学术界,兴起了一股研究美洲大蠊的热潮,原来的时候,美洲大蠊没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全世界没有人研究他,现在我们产业化有了初样了,中国昆虫协会的这些科研单位。比如西南大学、东南大学、南开大学,他们都开始研究。在东南师范大学,有一个教授,是一个长江学者,他组成了一个50人的研发团队,从基因排序开始研究。她现在初步研究的成果是,美洲大蠊不是原产美洲,也不是原产非洲,是原产亚洲,他通过基因排序做出来的结论。
记者:从蟑螂的特性转换到了用它来生产高端农产品
李延荣:蛋白在我们国内非常的缺乏,因为我们很少会有蛋白给猪和鸡吃掉,特别是动物蛋白,在饲料里面是有八种氨基酸是植物蛋白不能提供的,必须进行动物蛋白的补充,现在咱们的蛋白源头,基本上是依赖进口比较多,鱼粉更是没有了,因为鱼我们都吃掉了吗,现在海洋修整,鱼也非常紧张。动物蛋白缺乏,我们就可以给补充上。咱们的肉蛋奶,由于多年的需求侧导致了他的质量,这就是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了,原来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生产什么,计划经济转换到市场经济之后,是需求侧的这样一种模式,市场需要价格便宜的,我们工厂就生产价格便宜的,如果市场需要假货,那么有些企业就会生产假货,结果就导致了产品质量越来越差,我们和国际竞争的能力越来越差,为什么大家都买国外的产品?奶粉都买国外的?是因为他觉得对国内产品信任不够,这是多年的需求侧造成的这种模式。但是现在中央领导提出了供给侧改革,就是企业把好的产品做出来,去推广这个好产品,这个过程要走环境友好型,不要污染,高端农产品是什么概念?既然蟑螂有这样的特性,我们就可以生产出高端产品来,没有抗生素,没有农残,没有重金属。原来的需求侧,导致我们的肉蛋奶生产都是工业化的,为了降低成本,没有考虑他的品质,现在我们的鸡、肉,不好吃,起码是不好吃,抗生素超标。当蟑螂的特性可以解决生产高端农产品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去找他的生产模式。如果是高密度养殖,降低成本的这种生产模式的话,生产不出高端产品来,如果要生产高端产品,你要是生产高端产品,必须要有生产条件,我们发现,由于近几年,土壤里面的化肥农药使用过多,加上超量的秸秆还田,秸秆禁烧以后,把秸秆打碎了放到地里,就是秸秆腐烂到地里腐烂不了,对土壤造成了生态的破坏,国家提出了休耕轮作,习总书记提出“藏粮于地”。但是我认为这样推广比较难。
记者:为什么?难在哪
李延荣:我们百分之6的土地要养活百分之20左右的人口,这就是矛盾
记者:休耕轮作的话,一部分的地是闲置的
李延荣:他要求是这样,要闲一年种一年,恢复土地的有机质含量,修复土地生态,这种模式不好在浪费一年的土地资源。一个是农民不舍得去让他闲一年,因为土地很紧张。后来我们就发现,我们的鸡吃了蟑螂粉以后呢,可以在大田里面跑,我们不破坏耕织层,不对他的土地进行建筑,可以改变这种养殖模式,我们就发明了这个移动式鸡舍。在土地休耕的这一年,作为我们的移动式鸡舍,不用一个砖头,也不用一点水泥。不但进行休耕了,还对土壤的微生物改造,对害虫的阻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鸡的粪便直接回田了,也对这一年的土地进行了利用。这样我们算了一下,100亩土地,可以生产20万只鸡,老百姓可以增加200万的收入。
记者:你现在是在做示范是吧
李延荣:做示范,已经做了50亩地的示范了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做的
李延荣:今年的5月份,在山上做了50亩地的小规模试验。
记者:有什么明显的感受吗
李延荣:一个是种植的时候不需要化肥农药,在这养的这一年鸡也不得病,吃蟑螂粉,并且肉质非常好,吃过我们鸡的一定忘不了。
记者:解决了多少留守村民的问题
李延荣:解决了周边百分之60以上留守村民的问题。什么叫做留守村民变成新动能呢,旧动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生产的产品不高端,第二就是生产的手段比较低。新动能的特点是什么呢,生产的产品是高端的,生产的手段也是先进的,那么就需要生产产品的劳动者高素质,这也是个矛盾。而我们,生产的产品是高端的,但是使用的是最基本的劳动者,目前农村优秀的孩子都靠上大学走了,剩下的是留守村民,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我们都是生态养殖,所以可以使用最基本的劳动者,我们设计的移动式鸡舍都是自动化的,女的55岁以上,男的60岁以上,我们有20个人养蟑螂,200个人养鸡,剩下的我们把全部的粮食收起来作为我们的鸡饲料,让所有的留守村民为这个事情服务。旁边的村子里评选最感动的人物,他们就选我,就跟我说,李总你得再增加啊 ,增加我们好就业啊。垃圾填埋场也好,焚烧也好,老百姓都不愿意,有味道,臭烘烘的,万一还致病呢。他们就反对,不让你弄,给你堵道。我们做的这个事情,一是没有味道,二还能让大家参与这个产业,说明我们做的事情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记者:目前想要继续发展的阻力是什么
李延荣:还是人们的观念,对美洲大蠊有些惧怕,如果决策者能认为这是个好东西就好推了,还是人们对于蟑螂的认识。
记者:你觉得在这个过程中,是什么支撑你能把这个事情 做成呢?一个成功创业者,特性是什么?
李延荣:第一个就是我们认定这个事情一定是一个方向,高效农业和环保事业今后会是一个方向,我们相信我们选的这个项目是全世界创新的项目,事实证明,通过我们9年的研究,能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吴景春—— 我的中国梦就是“番茄梦”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苗健——瀚高软件将会成为令人骄傲的济南名片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葛剑楠——云淡风轻背后,是一个企业家的金戈铁马!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小广寒李建军 ———一辈子总要做几件让自己佩服的事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济西农场张庆忠——大年初三返岗,每天送菜10万斤!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天软件杨超英——不热爱,人生就没有意义!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轻骑摩托刘旭东——定位高端,供应链升级,智能物联,做特色精品摩托领导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国内快检第一品牌骏腾科技董事长王亮——习惯了困难和痛苦,为世界种一棵幸福树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智汇蓝海贾鹏——不断自我挑战,始终走在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