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在政务信息化、政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积累大量实战经验,应用于山东省多个政务信息化项目。2018年入选山东省首批瞪羚企业、2019年入选山东首批人工智能试点示范企业!作为掌舵者,他带领一支高学历、高水平人才队伍,以“微创客”模式,选拔领军人才,激发个体活力,使公司业务规模连续多年高速增长;他搭建高层次专家平台,成立创新研究院,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等建立实质性战略合作,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909记者郭慧对话亿云信息董事长、总经理李钊,正在进行。】
2011年12月,国家工信部发布首个《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提出“要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成效,促进服务型、责任型政府建设,服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而就在此前的九月份,由山东省科学院孵化的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注册成立,他以研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在政务、人才、法治、商务、农业等领域进行电子政务生态构建。这家公司的诞生和后续发展无疑契合了时代的节点,但是在李钊董事长眼里,亿云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其实亿云在发展的过程当中也碰到N多的问题。你也知道国企这种机制,还有科研背景对企业来说是有好处,代表着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但是也有它的弊端。 那就是说在工作的方向上,就是你发展的方向上和人员的积极性上会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大家的日子过得挺舒服,那种市场的冲劲就弱一些。
李钊:对,就感觉没有劲头了。所以说14年开始我就实施一系列的改进,14年做的是拔尖人才,先树榜样,把人先拔出来,然后给予培训的支持,给予资金的支持,从15年开始,我们就开始搞微创业。
记者:对,这个我也挺好奇的,是怎么操作的呢?
李钊:其实是给大家一个平台,
记者:是阿米巴吗?
李钊:有点类似,可能做起来还会有一些小小的不同,我们把这个方向给大家规划出来,然后挑选能干的人,激励大家往前走,开始做方向的积累。其实到16年的时候,我们就比较明确的确定了六个创客,17年的时候合并了几个,增加了两个,变成事业部的方式,到了18年的时候,我们有个别的创客已经成公司了,从那个时候开始亿云也就进入比较快速的发展期,
记者:队伍的劲儿出来了。
李钊:对,其实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挺累的。你想我们这个企业也比较有特点, 1/3以上的是高学历,“秀才造反十年不成”,你要把他转换成一个面向市场直接去PK的角色,这个还是比较困难的。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我们的业务也在调,我们不断去发现到底我们在哪个方向更擅长,哪个领域我们能发挥更大的价值,有一些利润确实比较低的业务就去掉了。机构也在调,不断的下沉,不断地增加利润单元,这就是我们整个创新创业机制的创业部分。 另外一个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13年我们就已经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了,到了14年,我印象中创客里边就有他的位置了,就开始纳入正式编制,但是他还既承担创新,又承担业务,我感觉是有问题的, 18年我们就在创新上做了一个改革,成立创新研究院, 我挑头,现在已经将近30人了。你可以看亿云的发展,它的营业额基本上这三年连续都在35%以上增长。但是我们的利润没有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主要是17年、18年我在创新上投入的资源都超过一千多万,但是创新还没有转化成效益……】
如果以山东亿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会看到有一家网站发起的“浪潮集团与山东亿云,你更支持谁”的投票,各有千秋,其中对亿云的总体评价是“工作氛围好”、“环境简单”、“有能力就能出头”、“领导特别牛还平易近人”等等。每家公司的特色都带有鲜明的领导人个人印记,这似乎也是采访过程中工学博士李钊董事长给人的整体印象——谦和,儒雅,真诚。他很少谈成绩,很多的对话最后都落到问题上,他也很少谈概念。说起产品的卖点以及与竞品的不同,是不太好描述的“好用”,少有抓人眼球的噱头,所有这些很容易让人想到他本科阶段的母校——原山东工业大学——的校训,“人民的立场,科学的态度,创造的精神,实际的作风”,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正使得亿云一步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云服务和大数据服务提供商。
[李钊:我们围绕大数据的采、存、取、析、用这个途径加入了大数据的统一存储、关键检索以及我们的智能分析,来使我们的业务信息化更简单、更专业、更智能。
记者:您能不能结合几个案例来说一下。
李钊:我们最近在做一个农业项目,就结合这个业务来说一下。我们山东省是农业大省,要解决生产、运输和交易等整个链条的诸多问题。你想这么大面积的耕种,到底农民这一层种了哪些东西?包括我们土地流转,那些种植大户都种了哪些作物,每年各种作物具体的长势怎么样、产量是多少,其实这些内容要准确掌握是不容易的。
记者:这一直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李钊:对,包括我们在做智慧农业的平台的时候,也发现有些数据并不是那么的准确。现在我们在做的一个事情,就想结合咱农业的一张图,来把我们全省的农业信息做一个比较准确的统计和展示。我们现在正跟其他几家公司一起,结合遥感数据,然后结合土地流转确权的一些数据,来看我们整个山东地面上都种了哪些作物。
记者:能具体到多大范围内的块地的情况?
李钊:取决于遥感数据的精确度,现在基本上公开的数据最好的能到30米到15米。但是要把这个东西全部弄下来,还有很长的路,要克服一些问题,比方说如果给你全光谱影像的话,就是咱看到这张照片,其实你做起来以后,它有很多的噪声在里面,你要把它变成能够看懂作物的数据,也就是把它变成某种特定光谱下的数据,再结合作物的数字生态模型,来形成它的光谱特征。
记者:那么你们相对于同行,优势在什么地方?
李钊:企业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分两个方面,一个可能是学术界要做的一些东西,包括核心基础技术,像人工智能视觉方面第一梯队的,旷视、商汤,依图,他们已经做得非常久,技术积累很深厚了,其实是没办法直接去PK的,但是咱们在行业应用方面,可能在细分场景上更专业一些,这是我们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个规律。就好比说在学术上来讲我们说比较牛,通常是指它的模型训练的比较好,识别率比较高。你比如说知识推理领域现在做的比较高的精度,大概也就是百分之四十几。 我们在公开场景下自己做,或许连这个标准也达不到,但是如果我们把配套的一些东西,好比说我们针对具体的任务,然后采用不同的模型,最后再给它加上一个去除错误决策的一个模型,从这个方面来做的话,可能我们做出的模型在实际应用场景中,在解决我们实际问题上效果会好很多,在这个方面来讲通常会达到比学术领域的40更高的一个地方。而且由于实际应用中用户关注的点不一样,我们还要加入行业的第三方的知识来校准这个数据库,让它变得更加准确。因此我们在做行业解决方案的时候,更加注重的是怎么输出一个能够使用的真正能达到效果的产品的东西,反而在核心上并不是一味追求一个极致的东西。 】
持续推进电子政务,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创新服务方式,推进数据共享,打通信息孤岛,最大程度利企便民,让数据多跑腿,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更便捷高效智能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让民众有了更多获得感,背后却是一个无数企业攻坚克难,以理念和需求为牵引,以前沿技术为利刃的战场。 亿云的战略是不疾不徐,着眼根基和长远,背后也是掌舵者连续多年的夙兴夜寐,谨慎把控。李钊说自己每天深夜总得有几个小时沉下心来,聚焦行业动态,洞察、反思、构建。在他的引领下,亿云已经形成了业务与创新双驱动的企业发展模式,政务共享交换和数据治理解决方案服务了国家体育总局、全国工商联等国家级部门,山东省、河北省等省级政府以及近十家市级政府部门。他带头研发的的大数据平台产品,获得工信部“2019大数据优秀产品和应用解决方案案例”,研发的山东省行政复议应诉案件监督管理平台被司法部列入全国8个精选典型案例之一,相关业务已经实现全省覆盖。亿云公司面向高层次人才提供申报评审服务、为人才主管单位提供管理和决策分析工具,已经占据省内70%以上市场份额, 而将要推出的新版本可能会给人带来更加耳目一新的感受:
【李钊:就尽量的不让你带材料,也尽量的不让你去梳理自己的材料,我会替你整理好,但是这块可能明年才能上线。我们在人才工作中一个很常见的工作,就是我们的学者、科研工作者,他有很多成果包括专利、包括论文,你要让他填报一个系统的话,它要整理大量这些东西,做很多繁杂的工作,我们在做改进的时候,一个是借助了其他部门的数据,再一个借助一些技术,我们也可以做第三方认证。 另外的话就是我们可以对它的成果进行整体的梳理,让他来认领,整理成他的档案,基本上你在填申报任何材料的时候,稍微点几下就行。对于科研技术人员,现在我们整理的标准一共有大概是19个子集,后来又扩到22个子集,包括你的基本情况、论文、成果,每个都要填很多东西,
记者:也就相当于你们有了一个库?
李钊:对。
记者:你其实是给谁建的?你的客户是谁?
李钊:你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这个库我们是自己建的,我们从13年开始做人才业务,也在做大数据研究,业务结合技术,我们觉得关于人才相关的大数据会有很大的一个应用前景。其实这个事情是非常好的,一个大人力资源,我们也调查过这个市场,最初我们的用户一定是服务政府服务人才,后期服务的主要是人力资源相关的单位和用人单位。但这个商业模式我估计也得到明年才能出来, 前期很不好找,这个点有很多人在做,但这个路都不好走。
记者:比如说你会受困于一些什么东西?
李钊:做这个事情非常不容易,到现在为止我们采集了很多数据,也做了一定的清洗处理。数据积累是有了,目录也梳理了,但是数据如何用,数据的质量怎么样,数据的效果怎么样? 还有很大的问题,因为毕竟现在我们数据有了,模型也建立了,在理论层面路是打通,但还没有把它放到实际效果去做实验,我们测试是问题不大,但是实际用起来还有很多问题,数据在不同部门的版本不同问题,以谁为准,还有数据的认证问题,其实这些关于数据治理难题,在政务应用里面还没有很好地解决数据管理问题。】
随着大数据产业的蓬勃发展,国家对电子政务和大数据发展的重视程度和推进力度有目共睹,生逢其时,李钊对亿云寄予了诸多期待,但是无可否认这是一个受客观环境影响明显的行业,打破“数据壁垒”、“信息孤岛”,实现充分又准确的信息共享,也很难一朝一夕。从技术上聚焦前沿、充分融合、打通底层,从团队建设上搭建行业高水平专家平台,李钊现在做的是练好“内功”,目前,他们已经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等建立战略合作,提升企业核心技术能力。
【李钊: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创新,企业的创新离不开人才。像我们做到一定程度,我们肯定也做不动了。因为受人才的限制,你的人才就这么高水平。那么你到了一些关键核心的应用上,就要引进更高层次的人才,一定要找合作伙伴。引进人才、培养人才,以开放创新的心态促进企业发展,是做企业的核心理念。】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新动能百人访谈:刘长燕 ——婴贝儿一定要成为中国母婴行业最受尊重的企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刘春 ——用两弹一星精神,打造中国未来的云微软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刘磊——用服务铸就中恒铁军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俊杰 ——构建军民融合产业新秩序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士强 ——区域新动能转换中的大学力量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波 ——用化工的方法,生态的理念做环保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郭志强 ——中国印刷电商第一名的成长逻辑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孙道环 ——市政工程是责任工程,也是良心工程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于树明——十元店的崛起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