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士强 ——区域新动能转换中的大学力量


  

  【导语:大学因城市而生,城市因大学而盛,在济南,有一所扎根城市成长起来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综合性大学,省重点建设大学。为了助推济南扬起龙头,山东走在前列,他努力充当动力源、助推器和人才库,努力把更多的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把更多的人才留在济南,这就是济南大学,909记者郭慧对话济南大学校长张士强,讲述区域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的大学力量,正在播出。】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057.jpg

  “青龙山麓白鹭飞翔,甲子湖畔书声琅琅,弘毅博学求真至善,天下泉城弦歌一堂……”这是济南大学校歌《你我同行》的开头部分,在位于市中区南辛庄西路的济南大学中心校区,教学楼两侧的青龙山逶迤壮阔,初春时节的甲子湖柳绿风轻,校园里大块的绿色草坪随处可见,天空都因此更加辽阔高远,随处可见的学生脚步急促,眉目舒朗,带着掩饰不住的青春气息和现代感。那么,这些学生在校长的眼里,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呢?

  【记者:你怎么看济南大学的这些孩子,这些学生在你眼里有一些什么特点?您希望他在济南大学的这几年里能获得一个什么样的成长?

  张士强:在济南大学学习的这些孩子,绝大多数都是90后,现在呢已经到了00后,这些孩子的思想非常活跃,知识面非常的宽泛,接受新事物,新技术的能力也很强。那么济南大学这几年,随着社会声誉的不断提高,生源的资质也在不断提高。应该说这些孩子也都是高考中的优秀者。来到济南大学,我们怎么把他培养成人成才。这是作为校长和我们的教师、广大的管理干部,应该认真思考和努力去做好的工作。作为校长,最希望的就是能够把这些孩子培养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为社会服务的使命感、良好的心理状态、健康的体魄、志向高远,脚踏实地,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这么一个高素质的人才。】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106.jpg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在张士强校长看来,高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必须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时代和区域发展主题,在区域进行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济南大学主动对接济南十大千亿产业人才需求,加大新工科建设力度,提升改造传统专业,服务产业升级需,按照“战略合作,校企一体,产学链接”的思路,增设校企合作办学专业,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

  【记者:刚才说到济南大学一些专业的调整,济南大学目前一共有多少个专业?

  张士强校长:有93个本科专业,

  记者:那近些年比如说新设置了哪些专业?

  张士强:比如说我们增加了这个机器人工程,增加了标准化专业,

  记者:这是哪一年设的?

  张士强:今年呢我们准备在这个大数据与数据科学,还有人工智能方面,再重新布局一些新的专业。】

  2018年3月7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创新就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引擎,创新要靠人才,为更好的服务新旧动能转换需要。张士强校长表示,除了培养人才,济南大学还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积极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张士强:近三年,济南大学投入大量资源,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引进和培养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400多人,其中全资引进国家杰出青年获得者三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两人,柔性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领军人才七名,培养和引进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7名,有力地支撑了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和服务新旧动能转换的需要。实施新旧动能转换的核心,是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四新”促进产业智能化、促进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等“四化”,济南大学为了更好地服务新旧动能转换,整合优质资源,成立了济南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新旧动能转换研究院,建设十大科技创新平台,组建十大科技创新团队,等举措,围绕四化与政府企业紧密合作,开展研究和技术开发。 】

  高校是高新成果产出的主力军。 据统计,我国高校每年授权发明专利约10万余件,但是转化率并不高,绝大多数都束之高阁,不能发挥应有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政府、企业不了解高校有什么样的成果可以转化,高校不了解政府、企业有什么样的需求是主要原因。基于此,济南大学在加强政产学研合作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2016年,学校出台了《济南大学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实施意见》,支持科研人员到地方、企业兼职(或一段时间内全职)从事技术转移、成果转化工作,促进了学校科研人员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产生了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近五年签订技术合同1038项,技术合同额2.95亿元。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110.jpg

  【张士强:济南大学积极推进政产学研的合作,目前与济南市及济南下属的五个区签订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浪潮、重汽等20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每年向济南市派出干部教师十几名,到政府和企业挂职锻炼,2018年学校与政府企业共建技术转移中心、产学研基地17个,签订技术合同225项,培育新旧动能转换项目54个,有效促进了政产学研的合作。你像咱建有天桥大学科技园、章丘技术转移中心、天桥大学科技园现在已成为科技部备案的众创空间,签约入驻的企业14家,在大学科技园工作的创新团队有六个。

  记者:其实相当于济南大学的老师带的项目,在那边有一个落地的环境,是这样吗?

  张士强:对,还有一个是我们与市中区,在我们学校的西院共同建设了一个创业学院,吸引济南大学的教师学生以及部分社会人才到创业学院去创业。创业这个学院成立以来,已经入驻这个企业20多家。

  记者:都是哪些类的呢?

  张士强:主要是信息类、机械类和工业设计类。

  记者:都是济南非常需要的,和济南的整个产业结构相结合的。

  张士强:是,这个创业学院。你像我们与支柱级企业共同建设了16个平台,承担济南市各类科研项目近200项,签订技术合同463项,协助济南市完成了国家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和环保节能材料与装备特色产业基地的建设和验收工作,这都是和政府企业一块做的。】

  在人才培养方面努力求新、求变,求实;主动对接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加大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同时把创新创业的教育融入工程教育的全过程;以国际视角考量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加强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建设;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2018年9月26日,山东省委常委,济南市委书记王忠林一行来济南大学调研,对济南大学所做的这些工作,给出了高度的肯定。

  【记者:他来的就是咱们这个校区吗?

  张士强:对。

  记者:看了哪些呢?

  张士强:看了我们那个先进建筑材料、绿色制造与装备实验室,还到了我们张书香教授的化工实验室,看了这两个实验室以后,到了12楼会议室,听取了我们一个汇报,最后王书记就讲,对济南大学多年来对济南市发展作出的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同时也深刻地阐述了大学与城市的关系,进一步强调了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的理念,济南市要与济南大学融合发展,济南大学要与济南市同频共振,协同发展。那么为了落实忠林书记的指示精神,济南大学成立了专门的工作班子,来研究如何进一步融入济南市的发展,我们制定了《2019到2025,济南市与济南大学融合发展规划》,《2019年济南市与济南大学融合发展重点工作方案》。这些工作正在有序的向前推进。比如说现在我们跟市中区已经就人才共引共享的问题,达成协议,所谓人才的共引共享,就是说企业引进的人才可以列为济南大学的编制,聘为济南大学的教授,在企业服务。那么济南大学为主引进的人才,可以到企业担任技术顾问、技术专家,推进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技术难题的解决,为产业升级作出贡献。】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114.jpg

  在张士强校长看来,服务地方新旧动能转换是地方高校的使命和责任,为此,他们确立了一个理念:以贡献求发展,一个方向:深度融合、合作共赢,两个重点:人才和创新,而接下来他们要干的实事儿。也涉及到方方面面:

  【一是人才培养工作,主要是在继续做好刚才讲的求变、求新、求实三个方面工作的基础上,建设一批与十大千亿产业发展同频共振的优势特色专业群,比如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群、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群、机械制造专业群、金融学专业群、现代物流专业群等等。二是领军人才的共享工作,解决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在这方面学校近五年计划引进至少以百名前十强十大千亿产业需要的高端人才。三是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问题研究工作。在新旧动能转换过程中,迫切需要回答为什么转?转什么?怎么转等问题,学校将充分发挥现有智库和平台的作用,与有关部门深入交流接洽,了解政府部门对智库研究的需求、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全省不同区域的发展差异、产业升级面临的瓶颈、以及“四新”、“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 有的放矢地进行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科学决策,行业发发展提供咨政咨询服务。我一直在认为,作为一所以城市命名的大学,一定要融入城市的发展当中,比如说昨天市中区的(韩永军书记,谢坤区长带领市中区)有关部门的领导,来济南大学对接深度融合发展的问题,我们达成了共识,一是要联合建立科技文化产业园区,主要围绕济南市的十大千亿产业,设立若干的研究院,若干的创新团队,为济南市千亿十大产权一产业的发展,提供人力支撑、技术支持!】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118.jpg

  今年57岁的张士强出生于山东梁山的一个教育世家,从小目睹作为校长的父亲为一所学校几百师生操劳。成人成才的教育理念、真诚待人认真做事的工作态度就在他心里扎下深深的种子,也让他深知一个“校长”的责任重大,现在有幸面对这所有70年历史、三万七千名在校师生的大学发展,他夙兴夜寐,只为了让“济南大学”这张济南名片更加鲜亮:

  【张士强:高校的发展还得突出重点,突出优势。

  记者:那您希望把济南大学带到一个什么样的发展状况里呢?

  张校长:既然郭老师提到了这个事,你校长希望把这个学校办到一个什么目标,我想我在任期间应该是为这个高水平大学的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同时在2到3个学科,能够进入山东省的一流学科。

  记者:现在济南大学应该有一些优势学科吧?

  张士强:济南大学现在有四个学科是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的学科……(渐消)】


分享至
{}
5141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春霞——将美丽事业进行到底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冯振——磨剑十年,迎来精准医疗的“英盛时代”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孙明香——为品牌经济注入“方宇力量”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刘奎——左手“不夜之城”,右手“月光倾城”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王勇——拄着双拐,奔向比远方更远的地方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潘峰——是“企二代”更是“创二代”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杨涛——做山东最好的北斗高精度位置服务商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亓金亮——掌握“美貌密码”的山东汉子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海亭——讲述一个知识类抖音号的运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