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国辰集团马立新—深耕环保领域30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领军人


  在刚刚结束不久的济南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上,作为人大代表的马立新建言献策,他提出环保领域以及乡镇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55岁的马立新有着30多年的环保治理经验,不同于大部分的环保实体企业,马立新成立的山东国辰集团是一家以科技创新为主,科技赋能型环保企业,企业拥有国际院士工作站,并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1项 ,省级重点研发项目2项,山东省技术创新项目8项,先后取得发明专利7项,国家专利54项,国辰集团也从刚开始不到20人的小公司发展成目前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济南经济广播记者乔木专访山东国辰集团董事长马立新,《深耕环保领域30年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领军人》,正在进行:

  

1.png


  环保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涉及领域更是极其广泛,近年来,我市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其中有一项便是农村污水的处理,这也是马立新在本届济南市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的议题之一:

  【马立新:咱们原来的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的污水处理,大部分是分散性的,或者是不规范性,随着国家对污水治理的重视程度越来越紧迫,国家花了大量的资金,没有真正起到作用。从管网的配套设施,到污水站的配套建设,建设完了,钱也花出去了,但是效果没有达到,关键点是没有一个良好的运维,那就是白搭。

  记者:是没人运维啊,还是运维不到位呢?

  马立新:有,原来的运维不规范。一个地方可能有十家/八家,甚至他们自行运维。运行就得有费用,他可能就会不运营,那就会造成设施的浪费,排出去的水就没有达到效果,对周边的环境还是会产生污染。

  记者:那应该怎么办?

  马立新:聘请有资质的第三方,划分大的片区,比如在济南,分别有历下/市中/历城/天桥/槐荫、高新、长清、章丘等。。。不同的大的片区,以片区为主体,由专业的人去做,资金省,效果好,政府督导也比较完善,出了问题就可以找这个单位。原来归到小区里面自己运行,或者村里运行,出了点小问题也没有人处罚。现在运行的比较好的地方,比如市中区,他就是一个大的片区,由一个大的国企总承包,然后他再聘请我们这样的专业的环保企业,去购置设备,我们从管网的维护,泵站,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全部我们来承担,统一由我们这样的专业的公司来运营,主管部门来考核我们,环保部门来监督我们,政府检查部门会按季度有评比,运行的就比较到位。

  记者:你说的这个是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都有吗?

  马立新:主要还是生活污水。

  记者:生活污水不是统一排入污水处理厂吗?

  马立新:有的是进不了管网的,偏远地方,管网不配套的。

  记者:那你们是怎么做呢?

  马立新:集中收集,建小站,实在不能建的就把污水收集起来以后运到有设施的地方去。

  记者:市中区的乡村全覆盖了吗?

  马立新:几乎是全覆盖了。

  记者:第三方服务的资金成本怎么样?

  马立新:低啊,有一些小站也需要人负责,有了片区之后就可能还是相同的人数大量减少了人力成本,通过大数据平台系统自动故障报警、指导工程巡视,只需要巡视就可以了,我们现在的设备也很先进,都有监控和大数据平台,如果出现异常就会报警,如果是正常情况就只需要按照规定巡视就可以了。

  

2.png


  山东国辰集团位于我市长清区五峰山街道,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股份制科技型乡镇企业,而马立新更是对我市乡镇企业的发展现状有着切身的体会。去年底,我市为了让乡镇企业有更多的/统一的发展空间,更标准化的发展环境,提出“乡镇企业进园区”的目标,这个政策目前已经在实施当中。然而,作为一名乡镇企业家,马立新也洞察到了这个政策给部分乡镇企业带来的发展瓶颈,并在本次人大会议上提出了解决方案:

  【马立新:我们现在乡镇企业占的全国的百分之五十的财政收入,技术创新/就业/这些都是很大的基数,现在突然不让它在乡镇上发展了,不再在乡镇上给你审批任何的项目,所有的项目都进园区。打个比方说我们长清,有这么多的企业,占到所有企业的百分之六七十,这些都不能在本地发展了,它这么进园区?园区的规划有了吗?园区的土地有了吗?对于一些有实力的新兴乡镇企业,它企业发展的很好,面临着二次投资,结果不能立项了,这不就把乡镇企业逼上了一个不能发展的路子吗。

  记者:不能把这个项目直接拿到园区上发展吗?

  马立新:不是一句话就能进入园区的,首先土地规划就是第一关,没有土地规划指标,想进园区也进不去啊。

  记者:那为什么要喊这个口号呢?

  马立新:为了黄河高质量发展,所有企业进园区。

  记者:既然要进,为什么不给指标呢?

  马立新:发展过程中,肯定有矛盾,这个矛盾如何把它分层次分阶段, 乡镇企业一下子不能扩建了,对于那些差的企业,这很正常,本身它也不想发展;但是对于那些科技型发展比较快的,或者是传承比较好的,利润空间大的,想要扩大规模就要扩大厂房,扩大投资,从今后开始,乡镇是不允许了,那就面临着进园区,进园区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土地规划的问题,土地规划解决了,进了园区之后,园区的土地指标,税收指标,就业人员的往返,这都是企业的重大负担,而且还有重复投资,比如说我这个办公楼,已经满足了我二次发展甚至是三次发展了,我现在要重新搬,就要重复建设这些基础设施,那可能需要几个亿,如果不支出这几个亿,我这个企业可能发展的非常好,但是因为企业的外迁,可能就给我们这个企业带来一个非常沉重的经济负担。

  记者:您的提议当中是有一个解决方案的是吗?

  马立新:我的建议就是将民营企业分为一、二、三类,一类就是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引导产业升级调整,逐步淘汰;二类就是适合于本土的乡镇企业,就是如何去帮助解决企业成立过程中历史遗留的问题,和提升企业的发展空间;三类企业就是有发展空间的,科技型的企业,逐步的进入园区;第四类就是新兴的乡镇企业,直接进入园区,不用建了,没有一个重复投资。大的战略是非常对的,原来非常分散,各个乡镇既搞企业,又搞工业,又搞加工业,没有定位,今后国家规定了,乡镇要搞出乡镇的特色,这样才能形成产业的集群,产业集群形成了,相应的配套建设自然就形成了。但是30多年的发展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队伍了,现在要改,没有给时间来缓冲,如果有三年五年的时间,那么一些好的企业就会有时间来看看老厂区怎么去处置,新厂区怎么来建设。

  

3.png


  1988年,是马立新正式进入环保领域的第一年,毕业之后他来到了济南市科技局的一家下属环保企业,当时,非科班出身的他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知之甚少,用他的话来说,那个时候,全国也没有太多专业做环保的人,直到接到了一个个的项目之后,马立新用一线的实战经验累积起了自己对于环保行业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干一行爱一行是他那时最单纯的想法,既然来了,就好好干,努力学。通过几十年的自主学习和实战经验,他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行业翘楚。

  【马立新:从产品的制作/工艺的安装,工艺的组合,工程的调试,出了问题的处理,没有一个环节是我不懂的。我毫不客气的说,我们的本科生也好,研究生也好,博士生也好,没有十年八年的阅历,干环保实践性的工作,不如我。通过接到项目,去干,那个时候没有市政废水,市政废水是随便排的,那个时候是治工业污染程度很高的,人家设计好了,我们把设备做出来,给人家安装上,把很孬的水,一点点的治理,最后出来好水,慢慢的就喜欢上了,干一行一定要爱一行,喜欢上,坚持,没有干不好的,爱上这一行,有执着坚持的精神,你绝对能干好。通过工程的实战经验学,跟着工程师多问多实践,在书籍上学习理论的知识,污水处理系统没有一个环节是我不懂的。

  

4.png


  2002年,马立新回到了长清区五峰山,跟另外的两位朋友合伙成立了公司,主营业务依然是污水处理,近十年的时间,公司干的风声水起,马立新也凭借自己过硬的专业本领和诚实守信的作风在圈内小有名气。然而,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方向,马立新跟其他合伙人之间有了不小的分歧,马立新认为公司要转型,要进行科技创新,不能仅仅依靠安装设备为生,他的这个观点在2011年显然是有些超前的,也自然遭到了公司其他人的强烈反对,既然目前的公司业务开展的十分顺利,为什么要花费那么多钱去搞科研?把钱扔进去很可能是有去无回的结果,就算会有回报,那回报周期也是相当漫长的。2011年,马立新毅然从原来的公司退出,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也就是山东国辰集团的前身--国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那时的他已经45岁,马立新的第三次创业,正式开始。国辰集团在成立初期便设立研发部、设计部,不断充实科技人员队伍,每年都要在产品及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研发上投入数百万,2012年起,马立新带领集团科研人员经过反复的创新实践,完成“中小城镇一体化无人值守集成设备”项目,在产品投入市场后因其技术领先、运营费用低、排放效果好、占地面积小、无人值守等特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获得中国环保企业村镇环境治理典范奖,山东名牌产品、入选山东精品装备名录,已为社会减少环境排放污染负荷COD200万吨、氨氮30万吨、SS150万吨:

  【马立新:搞工程就牵扯到土建、挖坑、浆水,我就想,干脆做成一体的不就可以了,挖个坑埋在里面就行了,做了以后使用效果很好,省了钱,还快,把设备做好了拉过去,两天就安装好了,以前的方法得安装一个多月,我先在高速公路上做了这个事情,高速公路做完了又落在青海,第一个订单1200万,就是这个项目给我带来了新的发展思路。12年接到了一个标就是1200万,相当于是一个公司全年的产值,心情既激动,压力也比较大,接了工程刚开始甲方是不给钱的,没活的时候愁着没有活,有了活就愁资金。去管亲戚朋友借,甲方给一部分,还有一些供货商比较信任的先欠一些,把这个工程给干上去。你想干一流的工程,就要有一流的产品的采购,打个比方说,我们工程上用的一个曝气头,最低的有十五六块钱一个的,我们一般都用八九十一百的,它虽然不是一个专利产品,但是放到水里面一旦出现了问题,是很难更换的,时间长了之后我就沾光了,维修率低了,甲方对你的信任高了,等到把工程干好,甲方满意之后给了后续的资金,所有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二期工程、三期工程他给了你了,你就赚了钱了。12年到15年,大幅度的产值增幅,赚的钱也多了,到了15年资金就一下子缓解了。我今后不管如何来发展,以科技为主体这个是一个总目标。

  

5.png


  马立新注重和高校的合作,分别同清华大学、上海同济大学、山东大学、山东建筑大学等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其中,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的“高效低成本热法海水淡化关键技术与应用示范”项目,从国家海洋战略出发,针对我国淡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以降低海水淡化及相关热法水处理成本为目标,重点解决热法海水淡化及相关水处理系统在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中的核心装备的设计、制造、集成与运行等关键技术问题,技术指标超过国际同类产品,与山东建筑大学泰山领军团队共同研发的高氮处理技术装置,被省发改委列入重点卡脖子技术。

  【马立新:三年之前习主席到山东来,提出了海洋经济,我们是搞污水处理的,为什么不能搞海水淡化呢,我现在开始逐步的实施。

  记者:这个项目是山东省科技厅的重点研发重大工程。

  马立新:对,海水淡化这个名词不新鲜,国内海水淡化的方式百分之九九用的是膜法,就是反渗透法,十多块钱一方水。原来还有一种方法是高温热法,用的是饱和蒸汽,200块钱一方蒸汽,一立方蒸汽产10方水,成本太高了,得不到大量应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现在研究的是低温余热蒸发,什么叫余热,就是有气源的这些企业的废气源,就像是热电厂烟囱上冒出的白烟等等,120多度的叫做饱和蒸汽,我们现在的余热就是80度以下就能实现蒸发,我们的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废热的成本几乎是不需要钱的。我们现在是全国首例低温热法工艺。

  记者:反渗透法和热法,除了贵之外还有其他的缺点吗?

  马立新:膜法的话,动力消耗会用电很高,这也是能源,在双碳环境下,不符合产业升级的目标,另外这个膜一年两年就得更换,这是一个很大的成本。

  记者:企业目前发展的难点是什么?

  马立新:现在企业发的难点应该是平台,现在企业发展到现在比较难了,我现在干的是民企干不了的,国企不干的,中间的这些项目,这个定位也让我这几年干的很好,但是下个阶段要上一个层次,就难了,这个难不是技术或者资金跟不上,就是平台的问题,现在好多项目国企或者央企是一个进入的门槛。

  记者:这也是你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是吗?

  马立新:对,找一些国企进行战略性合作,或者进行股份制改革。把这一行当做是一个事业,不是赚钱的行业,国辰集团的主业永远会依水而转,光彩的不用太高兴,挫败的也不用气馁,一心一意为社会付出去担当,为职工付出谋福利,做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有爱心、有良知的企业家。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分享至
{}
2416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豪驰汽车董事长刘传富——开创新能源汽车新赛道,让快递小哥享受美好生活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阡陌郑国栋 —— 一个文化品牌的进阶之路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中科思尔商艳龙——做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国产化突破的领航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佳怡贺小轩——供应链物流企业迎来新一波的战略机遇期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训照——作为行业名片,身处艰难时刻,徒河黑猪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