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风雨兼程,山东汇中环保工程有限公司几乎亲历了共和国环保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作为“企二代”,他16年潜心经营,打通了环保产业链上中下游,战略前瞻,战术务实;与行业前沿科研机构深度合作,国际视角,本土化运作。以开拓创新为先导,以碧水蓝天为己任。909记者郭慧对话山东汇中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峰,正在进行。
1990年11月5号,当时的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关于积极发展环境保护产业的若干意见》,这是“环保产业”这一概念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官方文件里。就在此之前的1988年4月,济南市历下区解放路附近,潘峰的父亲潘战友先生和他的同学,以3500块钱起家,作为济南市科委下级企业,注册成立了济南市汇通环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并迅速在污水处理等领域取得不俗成绩,业务做到上千万,那是国人环保意识觉醒后令人振奋的一个开始, 1991年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来山东考察工作,走访的两家企业一家是浪潮,另一家就是济南汇通。2003年潘峰子承父业,结合当时环保环境,将公司更名为“山东汇中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现在是污染了不行,你就得关停,那时候没有,顶多罚你个3000块钱。他一想我上个设备几十万,你一个月罚我3000,我一年不才几万块钱。而且那时候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也说不清楚当时力度是怎样的。所以说就造成了那几年公司业务下滑,回款不好,包括外在的内部原因都有,我是2000年毕业,当时分到历城区法院刑事审判庭,然后因为我是家里的独子,我是主动出来的,先斩后奏, 因为肯定不敢跟家里说。
记者:你父亲还是希望你进入到体制内?
潘峰:我父亲呢他很尊重我,从上初中到高中,到大学,到选择专业,到进入法院都是我自己的主意。小时候就看那些电视,包括一些港台片里白白的假发的法官,我觉得很神圣,给老百姓打官司主持正义,但实现以后呢发现也有落差,另外毕竟父亲那时候年龄也大了,将近60岁了,加之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确实那几年心态也不好,很焦躁。我觉得我这个当儿子的帮不上忙,也挺着急,就辞职出来了。03年来公司,当时国家就开始重视大气污染,我就和我父亲商量,其实我们在九七九八年左右就和清华大学环境学院一个院士带的团队沟通过大气污染治理的相关技术,但是国家当时没有要求,因为说实话,做环保,针对性很强,国家要求做水,你做水,你做的早了,也不行,然后呢我觉得应该好好搞搞脱硫了,就从03年开始搞。
记者:也就是说你进了公司,是独立负责了一个项目。
潘峰:可以说就带了一个团队,由我从招聘开始。
刚到公司的潘峰以业务员的身份跑市场,以技术员的身份做方案,以施工员的身份手抬肩扛,更重要的是他03年开始主持研发的烟气脱硫项目,两年后就成为公司的主营业务,这也让公司员工对这位“企二代”充满期待。今年四十一岁的潘峰是天秤座,儒雅温和,从小家庭给他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最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但是他身上没有任何企二代或者富二代的常见习气,他上学时候乘坐公交车,如果差一毛钱,会立刻转身下车,走七八站回家,住校期间因为生活费被偷,他可以两周时间只吃馒头咸菜熬到月底,到现在,他还经常骑着电瓶车上班,这种性格让他吃了不少亏,但是在企业经营的道路上,却似乎是一个智慧的选择。
潘峰:我公司服务的产业基本上是三大块,电力、供热、钢厂。当然现在还有一些综合的,像我说的山东太阳纸业,兖矿,他有一些煤电联产。我再给你举个例子,我公司06年承接的一个脱硫项目,也是我负责的第二个过千万的工程。当时是11月份签的合同,他要求2月19号,也就是年前干完,我采购的济钢钢材已到位,并且已经加工成型。因为我们这个活得现场干,设备本体超体积了就没法运输,必须要现场制作脱硫塔。设备都已经成型了,甲方的一个负责技术的人员,通过煤油测试和肉眼看,就说我这个钢材有问题,然后甲方让我停工,我说我这里有质检报告,济钢的钢材应该没问题,人家说不行,要么你就停产,但是停产了以后,所有的损失你们负责。我想那不行,我说这样200多吨钢材,算我买的,在考虑不耽误工期的情况下,又重新采购所有钢材并在甲方要求的时间内将项目顺利完成。但是呢并不能说你甲方说有问题我就有问题了,咱得找权威的部门检验,我找到山东省质检局,然后交上检测费,那时候就已经1月份,又到了3月份,报告拿到后显示没有任何质量问题,我接着把质检报告交给甲方的人,然后对方领导说,你家不等不靠,积极推进项目完成,我们对你们很认可。从那以后我们和甲方截止到今天,合作了大约3.3到3.5个亿,每年都有新的项目。
记者:所以说这就是你的客户意识,客户的任何的要求,你都是要去尊重,是吧?
潘峰:是,就像我合作过两次或三次以上的,起码有7到8个客户,有民企,也有国企。我自己倒没有太多的总结过,首先我觉得应该真诚,包括我给我的供货商,就所谓我的乙方嘛,我也是很真诚的。脱硫市场刚刚启动的时候,因为国内的一些环保的设备,质量参差不齐。有一家做喷嘴的企业,还没得到市场认可,积极找我寻求合作,他呢也是个企二代,我们说的挺投机,我说不行我试试,他说我可以先不要钱,我说别,我先给你一半,按合同先给你一半,好了,该给你多少就给你多少,我们也合作了很多年,所以我觉着嗯不管是我的甲方和我的乙方,都很真诚的去对待,这个跟老爷子的言传身教有关系。
“真诚”、 “感恩”是汇中企业文化的关键词,但是在潘峰看来最重要的还是“执着” ,从对市场一窍不通,找客户催还欠款被要求“喝一杯就给十万”,到最近几年逐年保持30%的递增速度,客户遍布十几个省份,子公司在齐鲁股权交易所上市,汇中的步伐越来越稳健,2018年是企业成立三十周年,潘峰放弃各种高大上的概念提法,将主题确定为“风雨历程三十年”,原计划240人的活动,到场将近400人,在职和离职的员工,现在和曾经合作过的甲方乙方,现任和以前的主管领导,各个阶段的同学朋友……说起这些场景潘峰仍然忍不住激动,现场更是几度落泪,但是他更清楚,做企业,最终还是要落到创新能力以及产品品质,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取得了三十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和软件著作权专利,攻克单塔双循环工艺、双塔双循环工艺及湿式静电除尘技术,可实现SO2远低于国家标准的超低排放。
潘峰:比较近的项目就是超低排放,然后我觉得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金鸡岭热电厂,七台锅炉,当时超低排放就是脱硫的超低排放,二氧化硫国家标准是35毫克以下,我能做到25毫克,然后粉尘是5毫克,我做到了2毫克。
记者:这是哪一年?
潘峰:16年签了合同,他是分了两期,然后16年做一半,17年做一半。已经运行了三年了。而且那个比较特殊是什么呢?他在山坡上,而且周期很紧。
记者:而且是它几乎是处在市区。
潘峰:对,而且还有个什么问题呢?周边它辐射济南50万人,实际干了四个月,周期非常紧张。最多的时候,400多个人在工地上,正好那段时间是雨季,我得考虑安全,还得抓生产。晚上12点了,工人们仍在高空施工,既要考虑安全,又要考虑生产,每天连轴转,三班倒……
随着国家“绿色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大气十条、水十条的推进实施,以及土十条的即将出台,大量企业和资金纷纷涌入环保领域,正催生一个约10万亿的巨大市场,潘峰也早就着手进行布局,他长期与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及多家科研院所保持密切合作,2017年更是与山东大学能源与工程动力学院合作,开发的烟气多污染物空间絮凝净化技术,可同时对有色烟羽、SO3气溶胶、可凝结颗粒物脱除做出贡献,属于行业重大技术突破。该技术工艺简单,可替代目前投资较高的湿式静电技术和依赖进口材料的消白烟换热设备,实现超低排放与消白烟的有机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目前,中试接近尾声。
潘峰:我从事这个行业十六年,还是有一些嗅觉的,就脱硫脱硝完成以后,国家还有什么要求?烟气脱白。
记者:消白。
潘峰:对,这是大气治理的终点,就是消完白烟气就不用再处理了,就是所谓的排放的烟气污染物含量和空气基本一致了,可能比外部空气都好。
记者:所谓消白其实消的是水蒸气了?
潘峰:如果从浅显的说是这个样,那为什么消水蒸气?因为现在国内95%都是湿法脱硫,它总的还是通过水的载体,通过水和烟气的混合接触来造成的。它携带的里边的有很多污染物,就像如果石膏法可能里面就有结晶的石膏,包括氨法可能有氨逃逸的存在,有气溶胶的存在,你怎么去除它?如果你单纯蒸发,你虽然看不到白,但实际它又回到空气,所以呢要把饱和的水变成不饱和的水,先冷凝降温,再使用再热器。这套换热器呢我们现在基本上还是用的日本材料制成的,但是国内的技术、材料啊现在还不稳定,但是从工艺上,我们现在和山东大学也在搞合作,通过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持,怎么能把脱硫脱硝除尘脱白进行统一合并,使甲方在达到国家环保要求的前提下,节省投资,降低能耗。我们通过技术、经验拓展开发的一种叫双塔双循环+汇流凝并的脱硫脱白除尘工艺。
记者:就是再脱一遍?
潘峰:对。然后这个双塔双循环呢,第二个塔我们现在在搞中试,利用第二个塔,使其在原有深度脱硫的基础上,达到粉尘超净排放的目的,同时起到烟气脱白项目中冷凝段的作用。在河南的一个项目上,我们考虑利用一年的时间进行中试,我这派一个项目部,山东大学派博士驻在现场,如果这个课题下来的话,市场规模应该是大约几千亿的项目。因为不用消白了,那就省了很多。而且毕竟你说你消白,你得有材料,你生产材料又得污染,就是个问题。包括还有脱硫废水,我说的这两样都是国家现在还没有强制要求的。只不过有试点 。
记者:那个你现在有一些什么科研上的优势吗?你现在心里有底了吗
潘峰:嗯,现在我有底了,这个的优势在于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你不管是温度还是湿度,这是第一。第二,我们合作伙伴山东大学,已经在这个国外的一些评论和杂志上,发表成果了,就是从学术上已经是相对成熟了,但是落地是我们在落地。
土壤修复也是前瞻性环保企业布局的重要领域,在环保产业发达的国家,土壤修复产业已经占到整个产业30%至50%。国内的一些科研机构包括清华大学以及中科院等也早就着手进行土壤修复项目研发。这也是潘峰布局的重点,他想利用国际优势技术团队力量,给公司提供一个新的增长极:
现在我和加拿大的一个公司在谈合作,说实话,有些国外的技术确实很好,但是我想,怎么走为我所用的同时怎么革新,改进,成为咱自己的东西。
记者:就是你们现在合作进行了一个什么程度,然后有一些什么核心技术,怎么对那个土壤进行修复呢
潘峰:现在基本上谈到怎么去投资和分配市场的问题了,还是以山东为主。因为它是一个成熟的团队,我怎么接纳这个或者并到我的公司,我估计年底前肯定有结果。
环保产业受政策影响程度高,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成先烈的例子不胜枚举,其中的分寸拿捏靠的是基于市场的经验积累,但关键时刻体现的还是对绿水青山的责任担当。从事环保产业十六年,潘峰也在不断刷新着由他亲自确定的“以开拓创新为先导,以碧水蓝天为己任”的使命认知,实现的渠道就是让自己更强大,他不断的利用各种机会自我提升,各种大学和主管部门举办的总裁班,国际国内的行业展会,都为他打开一扇扇的大门。
公司还要再上一个台阶,作为公司来说,你不能光闷头做事,其实这一点也是我跟我父亲的不同之处,像我父亲呢他就是典型的山东的老企业家,有一分钱绝对不花一分半,公司从来没有贷款。其实这不是好事,我是从去年才开始贷的,信用贷一千万,我去年2000多万的一个河北的项目,一分钱没没给我,我全垫付干了,我就是为了拿这个业绩,对未来来说,第一我很感谢我的父亲,让我进入这个行业,作为企业,你肯定要考虑利润,无可厚非,但是我们做的这个事情,绝对是为子孙造福的。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先进院李卫民——打造新型研发机构的济南样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网聪科技李惠民——用核心技术解决客户迫切需求永远是企业核心竞争力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武如义和吴家堡—— 黄河大米的第三次稻改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云三维梅敬成——国产工业软件的破局之道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王兆波—— 华凌之道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文举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刘长燕——婴贝儿一定要成为中国母婴行业最受尊重的企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唐向臣——一个人和一个行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滨环联李滨——览尽天下风云,商道即是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