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波 ——用化工的方法,生态的理念做环保


  

  【片花:山东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造、安装、开车、运营于一体的实战型环保企业,其自行研发的“梯级分离净化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经中国环境学会权威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被国家节能中心评审为先进成熟大气治理技术。服务客户主要包括化工、电力、焦化、冶炼、碳素、造纸等行业。“以化工的理念做环保,以环保的理念做工业,用生态的理念解决环保问题”他关注的始终是蓝天白云,绿水青山,909记者郭慧对话山东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企业创始人、董事长张波,正在进行。】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343.jpg

  一粒普通的种子,凭着一股不可遏制的生命之力,无论面对怎么样的压力,只要有合适的土壤和水分,都可以发芽和生长,可屈可伸,不止不休,直到成为一棵参天大树,形成环境,进而构建生态。山东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波,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成长过程。

  张波,1963年出生于山东章丘枣园镇,1978年,15岁的他作为职工子弟进入到当时的明水化肥厂,建于1958年的这家化肥厂是全国第一批13套小氮肥示范厂之一,放弃全校第二的中考成绩进入厂区做一名维修工人,这是那个时代的特有现象,而他也就从那个时候开始就接受到来自业内的各种专项培训:

  【张波:那时候我们明水化肥厂自己内部办了技术员培训班,很认真上课。

  记者:谁来上课呢?

  张波:那上课的那都是很有名的一些教师。离休的老干部,比如我们的李梦如,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总工程师,级别都很高的那些。

  记者:其实他是老国企的一些比较负责任的做法。

  张波:对,明水化肥厂当时就像一个小社会一样,氛围非常好,都在学习,奋进。所以我们对企业都有很深的感情,也学到了很好的技术。说真的,我在焊接领域里面,到目前来说达到我水平的恐怕不多。

  记者:你是说达不到你当时的水平,还是现在的水平?

  张波:达到我当时焊接水平的几乎很少。

  记者:那您描述一下你能焊接什么东西,怎么焊?

  张波:其实焊接这里头学问很深,但是归根之处呢又很简单,你都要把熔池看透了,读懂了,理解透了,一切都OK了。举个简单例子,当时的摩托车那个壳子,日本进口的那种,你想焊住那太难了,因为你根本用眼睛没法看,其实焊工的最高境界还是高压容器,高压管道,高温高压这些东西焊起来。那时候叫单面焊,双面成形,因为那时候的焊接设备不行,纯手工,成功率达到百分之百。需要天天下功夫,一天要练十几个小时,你光瞎练也不行,你的心里必须要形成自己的东西,我的气电弧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能达到什么程度,我的溶度到哪里?是否穿透了?我的金属停留时间,我的第一个熔池凝固过程当中,第二个熔池怎么起点?每个熔池之间怎么去结构,他这里头非常有研究,很有意思。】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352.jpg

  董事长张波描述自己对电焊的操作和理解,很容易让人想到庖丁解牛的“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他有着明显的工匠精神,但是又远不止于精于一技的工匠,他提起自己过往的每个阶段都充满自豪,经手的每件事儿都用心钻研,甚至参悟,将技术上升到理论,进而上升到艺术甚至哲学的层面。他说,让他收获最多的,是一个现在年轻人已经很生疏的词儿:练功:

  【张波:我一个是喜欢学习,一个是喜欢锻炼,你知道射雕英雄传,当时射雕英雄传一出的时候,那时候我就开始练功了,

  记者:你练的是什么功呢?

  张波:那个时候看小说,看武侠小说,看了以后呢去模仿着练,自己瞎练,天天早晨四五点钟就起来,我们这里当时有个荷花池,就现在我们这个地方,到这里来,为了练轻功,腿上绑沙袋,甚至背着两个砖头,用绳子绑着两块砖头在这稻子地里,在那里头在跑,练轻功。

  记者:有老师教吗?还是自创的?

  张波:我这些年来真是没老师,全是自己创自己琢磨,自己去悟,有时间就静下心来打坐。其实我就今天的成功与经验得益于打坐,沉下心来,找找自己,你的本心是谁,你到底是谁?每天都打坐,那个时候能达到什么程度?看到自己身心是通亮的,口中的唾液是香的,自己就闻着香气,有时候练得不好的时候就是浑身一阵冷一阵热,夏天的时候能冷的出奇,还得穿棉袄,冬天的时候那热的要命,用凉水浇你的都不觉得。这个无形的能量,人的潜能是不可估计的。

  记者:你用自创的方法就能在身体里有这么显著的体现吗?

  张波:这完全是可以的,我们传统的思维,绝大多数都是后天的思维,你的本性,你的本能和自然相通融的那种东西,那才是真正的东西。其实我们每个人,包括大自然的万事万物,所有的一切和自然都是相通相融的。】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356.jpg

  张波和阿里巴巴马云是同龄人,马云在各个场合津津乐道的话题之一就是自己的太极,尊崇“定、随、舍”、“一半的成就是太极给的” 、“我静下来,公司就会静下来”。张波的“练功”似乎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生发出他融通又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2005年,他注册成立了山东明晟化工工程有限公司,明者,日月周天,恒照常明;晟者,坚定做事,顺应自然,但是要真正做出一番心目中的事业,哪有那么容易。

  【记者:那你焊工做得这么好,为什么要去做化工?

  张波:因为我在化肥厂上班的时候,我就看到这个污染太可怕了,跑冒滴漏,粉尘烟尘。我这个人呼吸了这种气,我就觉得憋得慌。所以说我就觉得这东西得治。

  记者:您是一个很强势的人。

  张波:我脾气很火爆,脾气很大。我05年在这建厂,06年开始取资质。因为我那年取资质的时候,正好是明水化肥厂搬迁,建新厂的投资几十个亿,在当时就是非常大的工程,同时我还接了大量的工程。你像16台煤气炉的安装,整个脱硫工艺的安装,两个多月把这个项目干完,那时候压力就不敢想象,现在连想都不敢想。我们最经典的时候就20多个人能够两个月能安装八台煤气炉。

  记者:正常应该有多长时间?

  张波:正常一台就应该是几个月的时间,刚才说拼尽全力用了18天完成一台安装,后来我干熟了,我20多个人两个月干八台。你说到了什么程度,那一年我们干了16台煤气炉,干完了两套脱硫,那时候脱硫叫硫化氢脱硫岗位,一个脱硫岗位的建设,整个建设的前期,都是我们在那弄的。同时我这边一边建厂,一边取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的资质,咱又没有背景,就得去找人呀找来先培养电焊工,取焊工合格证,找无线检测线去培养大学生,先去建立质保体系。我那一年就拼了别人十几年干了,所以当时另外一家企业的老板说,张波你要是不得糖尿病,妈的鬼才相信,你就是个疯子,你一年干了我十九年干的事。

  记者:因此你得了糖尿病,

  张波:我那年陪着人喝酒。你去做事,哪里不得求人,有时候陪着人喝酒,我那时候跟前没有帮手,有时候一桌我陪十几个人,你就正常的,不用打,就是表示表示吧,就把自己表示挺了,我最后就一看不行,到了洗手间里头一抻,吐出来,漱漱嘴回去再喝。实在不行就出来几分钟,找个地方打打坐,深呼吸一下,沉一下子,然后起来再干,那时候真是拿着命拼,更可气的是厂子刚建起来,出了个大事故,所以说干项目干工程最怕的就是出事故。正好那男的在三楼顶上抬管道,抬不动他去了,结果他喝了酒了,一猛子从三楼上十几米就扎下来了,差点摔死了,然后我送到医院请最好的大夫给他看,那时候大家看企业家就跟暴发户一样,家属去闹,你请的律师也跟你不是一条心,跟他们合起火来骗你的钱。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急得我没办法,开着车跑到山顶上去,自己躺在那石头上,掉泪,所以到现在我为什么喜欢上山,你就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山上,尤其是有大石板子的,坐在那,感受天地自然,实际上这些年来连续17年没有星期礼拜每年都加班,越是过年越忙,每天早晨从早晨五点多忙到晚上11点,基本上天天这样。你要干企业哪个不是拼出来的?所以到底为什么这么拼?真的找不着答案。

微信图片_20190523153359.jpg

  记者:就是你生命里的能量,通过这种方式去释放,

  张波:我是经常说,假设我们是一棵蜡烛,如果这个蜡烛没有发光他还是蜡烛吗?他就是垃圾了。和你说的这句话意思差不多,实际上就是这样,人要把自己的自身的价值要体现出来。]

  在周围人眼里,张波是一个很硬朗的人,但是讲起这一段经历,他的眼圈红了。张波身上有明显的创业者特质,他有眼光,有魄力,有能力,有毅力,同时具备时刻迸发的创新意识和专注精湛的操作技能,经过多年积累,公司自行研发的“梯级分离净化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有效的抑制了氨法脱硫技术存在的氨逃逸和气溶胶生成等难题,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为氨法烟气脱硫脱硝领域的领跑者,生产的硫酸铵化肥、亚硫酸铵和亚硫酸氢铵等化工产品,与农村的秸秆粉末颗粒做成有机肥料,成功解决了多项国内外难题:在化工、电力、焦化、冶炼、碳素、造纸等多个行业创造了超低排放变肥为宝的先例,新华社、中国环境报等多家媒体都对其进行过系列报道。

  【张波:后来我们选择了氨法脱硫,有两个原因,第一它反应速度快,能耗要低,第二点,它产生的废物,能够直接出来化肥,能够直接做成硫酸铵。变废为宝、资源化利用是最根本的东西,加上我们是干化工的,对氨一点都不陌生。更主要的是氨法脱硫对于我们来说也是比较接近,我们原来做化肥就是做合成,所以我们就是做这个的,也是通过小试一点点的试验。试验以后觉得这个东西好,09年之前我们用的是石灰石,双碱法,单碱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因为那东西比较简单,难在哪里呢,难在他的气溶胶和氨逃逸,因为氨本身就易挥发,更主要的是氨在吸收反应过程当中,很容易产生硫酸铵,先是形成亚硫酸铵,亚硫酸铵这个过程当中,它和高温烟气一接触,马上就分解,一分解就产生气溶胶,气溶胶是很难治理的,就像人一旦长了癌症就很难治好。所以真正好的办法就不让他产生。其实到现在这也是行业好多其他的企业用氨法脱硫仍然存在这个问题,我最大的好处,只要想研究一个课题,都能够比较超越。

  记者:你是这个研发团队的核心人物,研发也是你来做?

  张波:所有的工艺设备研究,包括设备结构,包括工艺原理,都是我们自己的研究,包括操作指标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白黑的脑子里都在放电影,天下没有解决不了的事,只是你的思路还不到。所以说到09年的时候,咱们这个氨法脱硫脱硝其实已经成熟了。

  记者:那到现在为止和09年有什么不同吗?

  张波:一代一代的升级,我们现在研发脱离已经到了第七代技术了,09年我们做的是第一代技术的成功。到了第五代技术,我们就达到了第一次超低排放。基本上看不出冒烟来,不停的出肥料。这个事情很震撼。所以郝吉明院士,就是清华大学国家工程院双院院士,还有环保部的总工程师杨朝飞部长当时亲自去给我们做了鉴定:“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张波的视野也是开放的,他联合清华大学设立科技研发中心,实行高端技术对接转换,在济南高新区设立超低排放实体设计中心,形成了燃烧改造、脱硝、除尘、脱硫、超低排放体系的研发设计团体。他的客户已经遍布包括化工、电力、焦化、冶炼、碳素、造纸等行业在内的几十家大型工矿企业,2016年4月,明晟被环保部推荐为中国工业环保促进会副会长单位、被工信部推荐为中国工业节能服务产业联盟副理事长单位;2016年6月公司的“梯级分离净化氨法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被石化联合会评为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重点支撑技术,现在,他还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省中小企业隐形冠军”等一系列耀眼头衔,但是对于张波来说,还远远不够:

  【记者:那目前使用咱们这个技术和装备的总共有多少家?

  张波:光我们做了也有几十家业绩了。

  记者:那整个市场容量有多少?

  张波:中国的市场氨法脱硫的份额现在应该占了大概在7~8%之间,那在这个7到8,我们能占1/3,全国的1/3。

  记者:那相当于是国内的第一吗?

  张波:还有一家比我们数量要做的多,南方的一家企业,因为他们是以商业为主导的企业。

  记者:您不是以商业为主导吗?

  张波:我是搞研究和研发做实体的,基本上我这些年没有商业。

  记者:什么叫商业?

  张波:就是你得有业务员,你得派人做大区,做营销,去搞公关,你去做市场,

  记者:这些不都是应该的吗?

  张波:我需要,但是我不会做。就是我最大的败笔。 当时假设说我要是在营销上有突破,我们的企业绝对不是现在这个水平,我现在我正在做市场,做品牌,做标准,就是做全面做推广,今年定了五个多亿,不到六个亿的产值。

  记者:那你不重视营销是一个谦虚的说法?

  张波:不是谦虚,其实我们的市场容量要是正常的话,我们应当做到50个亿到一百个亿之间,这才是正常的量。氨法脱硫潜力非常大,未来一定是由氨法脱硫来代替其他的方式,就是缺少推广。下一步国家能源节能中心帮助我们推广,再加上我们也在全面做推广宣传,更主要的是我们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形成自己的行业联合会,共同把行业做大。

  记者:那所以你刚才说这个整个现在氨法脱硫占市场的7%,你觉得占了一个多大的份额,算是一个比较合适?

  张波:就目前来说30~40%之间,再多一点应当到60%。如果我们国家达到60~70%的时候,中国就会实现工业革命大的进步,但是这个情况至少我讲还需要20年到30年,可能我也到不了那个程度了。】

  李克强总理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火电、钢铁超低排放改造。行业解读为2018年开始的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将进入攻坚阶段,这无疑也带给包括明晟在内的环保工程企业更多的发展机遇,今年3月7日,山东明晟化工氨法脱硫节能技术被国家节能中心评审为先进成熟技术,也就在这个三月,山东明晟也已成功进入国外市场,经过十几年的积蓄,山东明晟已经驶入发展的快车道,但是对于潜心行业几十年的张波来说,如同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之后, 他又承担起了新的环境使命:

  【现在其实我们有两个转折点,第一:氨法脱硫达到一定高度,还有更深的路要研究研发。 我接下来要把氨法脱硫,就是工业废排放的废气变成有机复合肥,是氨法脱硫的下游产品,同时又是生态治理和土壤修复的上游产品。所以说我们中国现在化肥的时代应该逐渐被淘汰掉,下一步一定会用来做有机肥。那么中国未来的复合肥呢有可能绝大多数都是做了脱硫电厂的硫酸铵和亚硫酸铵结合秸秆做成有机肥,结合每一个地方的土壤的实际情况,进行土壤化验分析,进行配备。 配肥以后起到修复土壤的作用,土壤就好了,我们下一步还要做什么?做生态修复,因为生态修复才是最关键的,第二个我们讲的是什么?就是垃圾气化的问题,因为现在垃圾围城已经成了一个普遍现象,那么我们拿着垃圾直接热解气化,变成可燃气体,可燃气体变成能源再利用。这就是我们现在在研究的一个课题,我们现在已经研究出来了,这个东西一旦出来,也是一个革命性的东西。】


分享至
{}
6157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金现代黎峰——守正创新,以低代码筑基企业数字化转型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和合信息刘占强——创业就是融人、融资、融智的过程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主任崔文静——突破舒适圈,为科创济南助力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秦文——秦老太是在为家人制造食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净香园张雅娟 —— 一个济南老字号的传承样本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夏良子史蕾——要更坚定的勇敢和热爱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南海气囊段青灵 —— 要做就做行业第一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乐易控股(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月明——让“易货”借助数字化走向全球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神舟制冷宋明刚——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济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