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光光电肖成峰——掌握核心技术之后,规模化就是第一重要的


  【作为国内首家半导体激光器芯片规模化生产企业,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国产化替代”为初心和使命,秉承“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关键产品不断创新”的发展理念,20多年间,创造出多项行业第一或者唯一,成为国际上极少数能完全自主量产高功率半导体激光器芯片和器件的公司之一,走出一条值得区域关注的“华光道路”。《掌握核心技术之后,规模化就是第一重要的》—— 909济南经济广播记者郭慧对话山东华光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成峰,正在进行。

  

1.jpg


  上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计算机、通信、大容量存储技术的发展成为潮流,但是国内涉足光电子芯片研究的机构并不多,产业化更是远未形成。彼时,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在蒋民华院士带领下,对其中高亮度四元系红黄光发光二极管等的研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这也奠定了华光光电最早的技术基础:

  【肖成峰:他当时看到了这个产业需求,就想怎么去做,于是给当时的省委省政府写信,省委省政府对这个事也非常重视,当时的省计委就推动这个事儿,联合当时的华光(集团),共同组建公司,实际上华光光电1999年成立的时候,抱着唯一一个初心,就是光电子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

  记者:刚刚诞生的华光在产业或者是行业内就已经占据了一些第一是吗?

  肖成峰:当时全国都没有,完全依赖于进口,所以我们是国内第一个做出发光二极管,也就是LED和激光器的,首台套的话我们就是第一个。

  记者:当时的生产地就在现在这个位置吗?

  肖成峰:对,20年没动,当时来到这里的时候,周边什么都没有,西边是个练车场,学员学车就是在这里。

  记者:其实也是高新区比较早的高新技术企业?

  肖成峰:对,跟齐鲁软件那个楼几乎是同步的。】

  

2.jpg


  到今天,蒋院士手写的企业理念仍然挂在肖成峰董事长办公室最显眼的位置。作为国内较早拥有量产型MOCVD设备的高新技术企业,华光光电成立之初便踏上了专业从事金属化合物半导体外延材料及光电子器件研发与生产的漫漫征途,当时的主要产品包括红、橙、黄、黄绿四元高亮度发光二极管(LED)外延材料、芯片和650/808mm激光二极管(Laserdiode,LD)外延材料、芯片和器件等。

  华光光电位于济南市高新区天辰路1835号的四层楼在周围一度是一个显著的存在。在这里,有老一代科学家的科技报国情怀,有区域产业发展的前瞻布局,最终汇成一个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无论是一个话筒、一部手机,还是一台汽车,芯片都是心脏的角色,它被看作国家的工业粮食和所有整套设备的核心,也是目前大国竞争的焦点。事实上,新中国的第一块集成电路的研制只比美国晚7年,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我们逐渐被美国甚至日韩抛在后面。90年代以后,中国开始奋起直追,华光光电肩负“光电子核心元器件的国产化替代”的使命担当,入局其中,一路走来,既是筚路蓝缕,也可谓步履铿锵:

  【记者:除了蒋院士的倾力支持之外,咱们当时在这个团队、或者基础设施方面其实也是有很多优势的是吗?

  肖成峰:因为这是个刚起步的方向,得方方面面找人,蒋院士就把他的弟子,现在山大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集成攻关大平台主任徐现刚教授——他当时在德国都工作了好长时间且在圈内已经小有名气了——专门引进回来,这样才一步步的逐渐冲出来了。2001年,我们就生产出中国历史上第一支激光器,在我们生产出来之前,一只小小的激光器,就类似这种激光笔里面的芯片,要1000块钱一只。

  记者:因为那个时候国内没有生产。

  肖成峰:对,我们出来了以后变成10块钱一个。

  记者:多长时间之内变成10块钱一个了?

  肖成峰:04年左右就是10块钱一个了,那么到现在就是一块钱一个了。05年以后我们就开始规模化生产了,05年我们出了5瓦的激光器,也是国内激光器里的第一个,到了08年就达到10瓦了,随后就沿这个路径一步步的的拓展应用领域,如果说刚起步的时候,还是在工具和消费领域,08年以后我们就开始在医美领域,在建筑领域,在舞台灯光等等领域,进一步的拓展应用。

  记者:在这个过程中,咱们华光光电一直是一个行业开拓者的角色?

  肖成峰:现在好多应用都是当时我们跟用户一起讨论推出来的,一直到了16年,那么我们正式大规模的生产形成了,可以达到千万量级了。

  

3.jpg


  肖成峰是青岛胶州人,1987年兰州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毕业后进入浪潮集团,长期从事软件技术开发及应用推广,2013年开始掌舵华光光电,在周围人眼里,低调、务实、开拓、创新都是他的关键词。在他的带领下,2015年,华光光电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达到137%,2016年年营收过亿,顺利挂牌新三板,按照他的说法,企业从“求生存”进入到“求发展”阶段。此后,以新兴半导体激光材料与器件产业化为产品研发核心,华光光电的行业地位不断提升,到今天,华光已经连续十七年产销量稳居国内行业领先;获批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高端激光装备领域创新创业共同体链主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激光上游材料芯片领域唯一一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申请专利近600项,其中在激光外延、芯片的核心领域占据企业界发明专利的三分之一多,多项成果获评国际领先水平;近三年参与制定国际标准1项、国家标准3项;产品在工业加工、5G通信、人工智能领域、量子激光、医养健康获得广泛应用,并为大量国家重点工程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也让这个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企业走出一条值得区域关注的“华光道路”。

  【记者:如果总结这20多年,我们之所以能够一方面在国家需要的核心技术上能够拿得出来、顶得上去,另外在市场上能够很好的生存和发展,是基于什么呢?

  肖成峰:实际上我也在回顾,应该说最核心的,还是总书记说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就是说当时你想干什么,别忘了。我们的初心其实就是在这个领域之内解决国内的核心元器件国产化替代,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不再仅局限于替代问题了,新的概念叫“与世界明星同台跳舞”,要跟他正面竞争了,现在我们大量的产品都已经出口。第二个事,任何机构,任何人都要牢牢的关注他的核心能力,你存在的价值是什么?那就是你的核心能力。我是搞技术的企业,所以我要牢牢关注核心技术。第三个方面,说起来还是毛主席说的:政策和策略定了,关键是人。所以我们也是事业引人、感情留人、平台成人。经过这些年的发展,那么首先说必须有人,第二,这个人必须是相对稳定,这也是华光成功的很重要的要素……

  也正是基于华光光电在半导体激光器外延结构设计、材料生长、芯片制备及器件封装制作等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2020年以来,受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和疫情影响,多种产业领域出现了不同程度业绩下滑的情况下,华光光电的业绩逆市上扬,令行业关注。

  对华光来说,所有这一切,都只是一个序章。

  肖成峰介绍说,中国几乎是世界上芯片市场应用量最高的国家,但国产替代率仍然不足百分之十,“芯片荒”可能仍将持续很长时间。与此同时,美国GDP的50%与激光技术或者芯片产业的应用及拓展相关,欧洲是30%,国内该比例大约在10%-15%,在新能源汽车、物联网、光伏等产业的趋势推动之下,行业成长空间广阔。

  

4.jpg


  【肖成峰:产出来以后一方面就是说不让你卡脖子,另一方面就是降低成本,所以说我们这一颗芯片可以支撑下游1000元的产值,也就是说,我一块钱的东西到他那,他最后做成整机就能卖一千块钱了。

  记者:那么现在我们正在做面向未来的那些布局吗?

  肖成峰:比如说激光电视, 应该说下一代电视就是激光电视,专业来说叫激光显示。激光显示的优势第一分辨率高,第二更接近于自然, 全球的显示都在向这个方向突破。华光是全球 目前三四家企业可以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之一, 我的红光现在就可以用在基础的激光显示上了。另外比如在医疗领域,现在的几个核心疾病——胃癌、肺癌、肝癌——基本上发现就是晚期,根据不同物质对光的吸收,谱的差异,都在突破。包括现在抗干扰,电子摧毁,电子对抗方面,方方面面都存在大量的应用,包括现在老百姓最关心的品质质量,比如说你吃的菜,农药残留有多少,有没有都能检测出来。 除了我们现在的基础的应用,实际上未来还有一个很核心的,当然周期会非常漫长, 上世纪主要是微电子时代,微电子集成度越来越高,到现在又到瓶颈了,你可能听到更多的是摩尔定律不适用了,为什么?那就是随着集成度的加大,很重要一个问题——散热问题,解决不了了,都挤到这一个里边,已经到了材料的极限,热怎么出去?那么就有两个选择:第一:找到新材料,第二换新的路线,光的集散就应运而生了,所以现在你看我们做这些,还是单体的应用,那么将来光和电集成, 替代现在的电子集成,那才是将来的发展路线图,我们叫光电子集成道路,那才是我们企业未来的发展路线,但是要一步步的来,现在是有源光,还有无源光,还有一系列的配套上去,各种核心技术解决了,集成到一个芯片里边,这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那么我们就按照我们的十四五规划里的1+5+N的模式,搭建5个平台,广泛联合,向着N多个方向,一是刚才咱们说的这些应用新一代的技术,第二个就是进一步提升功重比,就是功率越大,重量越小越好,在半导体这个领域还有很核心的一个指标是良率,也就是成品率,一方面需要加大自动化手段,另一方面在方向上,那么我有现在的4寸变成6寸、8寸上进一步推动,那么同时在5G通讯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的推动它,一步步的去做……】

5.jpg


  围绕“成为先进光电子产品和领先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这一企业愿景,继续深耕半导体激光技术领域,面向智能制造、智能传感、医养健康等领域需求,突破激光材料关键技术创新,将激光技术推动制造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进一步加快先进激光技术的研发,提升激光芯片的输出功率、转换效率等技术指标,重点攻关大尺寸、晶格低缺陷的激光外延生长技术,突破低阈值电流、单模输出激光芯片制备技术以及高功率输出、光纤耦合等封装技术,解决激光在先进制造、空天信息、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等高端技术应用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实现高性能半导体激光核心技术的国产化,都是华光现在正在做的。

  


6.jpg


  今天,56岁的肖成峰依然保持强大的学习能力和对事物敏锐的洞察,背后是他对对这支团队的热切期待,对华光光电无限未来的热切期待 :

  【记者:围绕咱的目前和愿景, 您觉得可能的障碍会,或者说困扰企业发展的问题是什么呢?

  肖成峰:现在我的很多精力,在考虑如何快速的走向规模化,前期这些能力、各方面积累,持续的走就是了,但是最终是快速的走向规模化,上市也好,盈利性也好,都是随着你的发展规模的增加而必然的一些结果,如何走向规模化,是所有事的牛鼻子,肯定各种困难都有,我给大家强调,方法总比困难多,但是反过来讲,矛盾永远存在,我们也是受我们的心态和心智模式所限。

  记者:也就是咱现在对标的或者视野内的都是国际上的同类企业?

  肖成峰:对,对需求的把握和边界定义,需要方方面面的思考,一个规模化就会把所有这些都涵盖了,咱们说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的核心什么?第一个家国情怀,第二个担当精神,第三是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说企业家和专家教授的区别,专家教授100次中99次失败,一次成功了他成功了,企业家是100次,99次成功,一次失败,就败了,面临的挑战是不一样的……

  记者:可持续就是对企业的长远发展负责?

  肖成峰:同时也是对人类社会充满了热爱。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分享至
{}
1816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金现代黎峰——守正创新,以低代码筑基企业数字化转型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和合信息刘占强——创业就是融人、融资、融智的过程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省技术成果交易中心主任崔文静——突破舒适圈,为科创济南助力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秦文——秦老太是在为家人制造食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净香园张雅娟 —— 一个济南老字号的传承样本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夏良子史蕾——要更坚定的勇敢和热爱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南海气囊段青灵 —— 要做就做行业第一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乐易控股(山东)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月明——让“易货”借助数字化走向全球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神舟制冷宋明刚——一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济南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