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泉城济南,有这样一位动漫大咖,他把动漫和传统产业结合,为传统产业赋予新动能。他打造的“齐鲁国际动漫展”被评为山东省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文化节会品牌,他主导研发的动漫科技运营平台,获得省政府颁发的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他和三所高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了三个二级学院,每年为行业输送近千名动漫人才。围绕市场需求,他为自己也为动漫企业找到出路,形成令行业瞩目的“世博模式”:而在他的规划里,一个更宏大的动漫王国,正在构建中,909记者郭慧对话山东世博动漫产业集团董事长王振华,正在进行。】
说起山东的动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已经举办十五年的齐鲁国际动漫展,这是当年30岁的王振华刚入行时的手笔。王振华是一个有故事的人,最常被人提及的, 是他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权威媒体做了三年记者后成为新闻部主任。事业风生水起时,2003年9月,他行侠仗义,见义勇为,为救两位进城卖核桃的农村妇女被四名歹徒打进医院。在医院里,他完成了对自己的人生规划。辞职,下海创业:
【记者:都在说你是因为一个见义勇为的一个事故,然后突然就改变了,就有这么简单吗?
王振华:就这么简单。当时在医院里边躺了42天,父母来看我说,小儿,回家种地吧,娘养活你。这一句话其实给我底线,就大学毕业之后吧在媒体里面做是很好,但是收入啊毕竟是非常有限。而且我人又特别好交朋友,基本上都是我抢去买单,生活也比较拮据,没有什么积蓄,月光族,父母也并没有因为我在省城上班,生活得到多少改善,当初下海的时候,不知道要选择什么行业,,我那朋友一块给我投了点钱,做了世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就开始做动漫节动漫展览。
记者:你一开始就做动漫展,其实当时是想盈利,还是说想培育市场?
王振华:最早是想盈利。当时也是特别的困难,
记者:据说你之前是有四年一直是亏损的,就是当时难到什么程度了?
王振华:反正基本上吃饭都成问题。
记者:可是你想你有能力赔一百多万。
王:他不是一次性投的,他一点一点点往里赔钱,边借边赔边借边赔,幸好我人缘比较好,大家信任我,愿意把这个钱给我,三十万二十万的很少很少,大部分三万五万,万儿八千,那时候手机一响,短信一来,心里面咯噔一下,有时候不敢接电话。】
领先一步是先驱,领先两步成先烈,虽然没成为“先烈”,但是其中的艰辛和清冷也许只有经过的人才会有最真切的体会,生性乐观的王振华排解压力的方式就是去喝一顿大酒,醒来又是好汉一条,齐鲁国际动漫展在连赔四年后终于被市场认可,但是真正的行业进步却依然缓慢,“动漫是二十一世纪最朝阳的行业”,十五年前的王振华就是受了这句话的蛊惑,但是直到现在,“动漫的出路在哪里”仍然是行业的热点话题。做原创动画,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漫形象,是动漫人的最终追求,但是王振华掰着手指头告诉记者,真没那么容易:
【原创动画,它的核心就是打造具有自主形象的动漫形象。它的产业链是从创意,从有剧本啊到人物设定、场景设定,这都是创意。创意有了之后,那么得制作,你得传播,通过电视台啊通过电影院要传播出去,之后呢,那你形象大家认可了,你可以用一个形象去授权,毛绒玩具,图书、一系列产品就出来了,这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这条完整产链当中,我给你分析一下:创意,是投钱的阶段吧,一帮人写剧本,画人物画场景,制作,是投钱的阶段吧?播出,正常在国外播出,就能回来大部分成本,而且略有利润,在国内播出基本上是倒贴钱。你要是播个动画片得找电视台找关系,特别好的话,一级能给你个千八百分了不起来。你像灰太狼喜洋洋,全国各地播出一集七八块钱,七八块钱10块钱,15块钱,20块钱50块钱都有过,这是看面子,没关系的话,倒贴钱。播出是赔钱的,到了授权衍生产品开发的时候这一块,咱们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不是非常理想,所以说这一块你说作为一个创新企业,你想把这个路走下来,你没有一个很坚强的内心,没有很强大的资本做支撑,能走完吗?走不完的。就现在在国内能叫得响的卡通形象,能超过五个吧?
记者:喜羊羊算是挣钱了,他那么多形象。
王:对,它这是个特殊一个商业模式,光这个商业模式就能讲一堂课,这里边牵扯很多的这种运作的一些东西,没法说这些东西。而且灰太狼喜羊羊,好多家长看了之后也不满意啊。
记者:那个熊大熊二,没有谁说他好,但是为什么老放?
王:是因为特殊时期,当时这个国内辐射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在黄金时间段不让播国外动画片了。】
活下去是第一命题,其次才是怎么活的更好,再难王振华也没想过放弃,甚至仍然做到了长袖善舞,独领风骚,针对实际行业状况,他确立了“由外围向核心逼近”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动漫产业发展战略。分展览业一杯羹,做动漫展,分广告界一杯羹,做应用动漫,他还深度介入动漫教育和动漫版权交易……围绕着用动漫技术满足市场需求,他为自己也为整个动漫行业找到一个出路,多年下来,已经成为令行业瞩目的“世博模式”:
【我们现在几大板块吧,一个刚才说这个动漫展览,第二个是动画制作,动画制作我们分两部分,是我说的应用动漫制作,一个是原创动漫制作,第三个板块就是产教融合教育。第四个板块是我们目前正在打造的一个动漫版权交易平台。
那么原创呢我们做的是比较讨巧的,我们一开始不想要挑战迪斯尼啊,我们就是说动画就就是做给孩子看的。《十万个为什么》大家都知道,我们做成一百集,一集很短,三分钟,我们把这个项目做策划完之后,我们就找到这个省科协,省科协一看这个项目很好,他们每年也要去花费用来做一些科普的创作,然后就给我们一块资助费用。因为我们公司自己在做,那基本上我们费用就能保住了,我们靠政策的,靠政府的买单,我们把它当精品来做,这种钱说起来就扶持你产业发展的,你这个产品做精了,做好了,这不有了吗?】
跟政府需求结合,用精品的标准来做,世博动漫推出的一系列面向少年儿童的原创动画作品以及宣传地方传统文化的动画作品,锻炼了队伍,也为企业赢得了包括“牡丹奖”等在内的一系列大奖,很多产品都进入中小学课外采购目录。而他更引人关注的操作,就是跟高校联合,做世博动漫学院,今年10月11日,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与“世博华创”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共建“东方世博数字创意学院”,这是世博继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后的第三所动漫学院:
【王振华:这也是基于中国动漫产业的现状,现在中国动漫产业发展到现在,最缺的,说实话,不是特别高端人才,而是大量的中低端的人才。因为动画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记者:那你觉得咱世博动漫学院的培养和一般的高校或者是高职人才培养有什么不一样?
王振华:太不一样了。第一人才培养方案,企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他跟产业跟行业对接是比较密切的。第二,我们全是我们一线的人员到学校去教课,这也是学校里面所没有的。第三我们是项目化,工作室化教学。讲到哪一个模块,老师带着项目过去,学生完全是按照实操这个项目来学习的。这三年恰恰是培养人才最核心的地方。你的人才培养方案,你的师资力量,你的教学模式,这是传统意义上的高校说不具备的,那所以我们这三招招招都是切在最要害的地方。这三年的过程,第一年我做人文素养提升,第二年呢我们是技术提升,狠抓基础,第三年是职业素养提升,我们第三年学生基本上都不在学校了,我们的双选会是二年级暑假下半学期开始,我把全国各地的优秀企业,我们请了一般性二三十家,到我们学院里面来,现场就发实习通知。在实际运营当中,我们还有三方面的一个经验第一我在当地建我自己的产业公司,而且呢我们要建当地一个基地,设课堂教学和社会教学和承接政府购买的培训,我们又结合起来。这既有助于教学,也利于我的学生将来介入这个人才培养基地,孵化基地往外走,就业问题就解决了,也利于我们把当地人才资源就整合过来,我做了两个三位一体。第一个,老师,项目带头人,工作室负责人,三位一体,我们教研室,我们的工作室、我们项目部三位一体。这两个三位一体就在实操这个层面上来讲,就把我们产学研就拧到一块了,我刚才说那个人才孵化基地,把政府的资源业务拧到一块了。
记者:解决了各方的需求。
王振华:解决各方面需求。所以我们现在这种产教融合这种模式,目前来讲,目前来讲,在国内在动画专业里面,我们做的都是number one。】
每个学院建设三到五个专业,在校生达一千人以上,甚至再建设更多所的世博学院,这仍然不是王振华的最终目标,他的着眼点都是行业性的, 落地济南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涵盖七个大系、23个专业的世博影视动漫学院、世博动漫产教融合园区项目,正在紧张运作,马上就要浮出水面:
【一个学院配套一个产业基地,引进的所有企业我都不要房租,你就做一件事,来承担我的教学,完全按照我产业融合模式来承担我。
记者:其实所谓的这个世博动漫产教融合园区,就是你说的那个学校。
王振华:对,我们为这个园区定的名字叫世博动漫产教融合园区。产业做引导,教育做支撑,最后通过融合来出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我这个学校没有围墙,落地的地方都有街区,我们把国内的一些优秀的动漫企业引进过来,其实对他来讲,派两三个人带项目来就OK了,技术劳动力有了,房子又免费,对我来讲,我招生好招了吧,学生出口解决了吧,入驻的企业,我一个企业在园区里面给你画个几十平方米的地方,你的卡通形象展示区,雕塑园啊什么有了,那么我这个这个园区不就是一个旅游场所了吗?旅游进去了。我再配套我的艺术展览中心,美术馆,大剧院,我们再把电影院院线引进来,那这个地方就是一个小的街区这么一个概念。到了这个时候,我再成立品牌运营公司,来管理运营这个品牌。那这个时候入驻企业,你有项目你自己做,我可以去拿项目,给你嘛对吧?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启动资本运作了,我就可以上市,我可以融资,融资做什么,我就做大量的原创的ip,我们自己的卡通形象,就可能会层出不穷出来。
记者:其实这才是你世博这么多年发展的一个体现。
王振华:对,所以最近这未来这三年里面可能是公司快速发展的三年,尽管快,但绝对不会说就是力不从心,你看展览展会,我们现在山东省十大文化教育品牌,我的园区一旦落地好之后,我可以把我展会“啪”全移过去,入校有几千学生在里面,文化消费就可以拉动。第二,这个产业,产业的资源,招商引资这个资源。我在国内拥有大量的产业的行业资源,所以说我们原来做这些铺垫,都是为我们最后 “啪”这一引爆,可能在未来3到5年里面,我们很快把我就会杀出来,而且杀出来,即使大家看见了,想学也没那么容易。】
“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促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化”,世博动漫产教融合园区是一个典型体现,为了这一天王振华已经准备了十五年,他说自己被朋友开玩笑地称为“王会会”,因为他的会议特别多,行业的,政府的……王振华说,开会也是生产力。借助各种会议的机会,他广泛整合资源,一有机会就为行业鼓与呼。2015年他发起成立了山东动漫行业协会并被选为首届会长,三年来,他兢兢业业,为山东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前不久协会换届大会举办,通过现场投票选举,王振华再次全票当选为协会第二届会长。他以他特有的方式,跟动漫产业共舞,静待梦想的真正到来。自来创业无坦途,虽然模式规划听起来非常好,但是他的担心仍然每天都在:
[我几乎没有一天不在考虑我的公司,怎么死的,缺钱死了,这个投资方向错了,死了,资金回笼不及时,资金链断了死了,或者说呢做人做不好,众叛亲离人才走了,死了……】
王振华是个有意思的人,他在朋友圈记录并分享平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趣事,他的行踪也往往是媒体关注的热点。他的时间安排以小时计算,却仍然保持每年出一本书的进度,而且都是畅销书。聊起自己的规划他坦诚而开阔,细究起来却又缜密条理,他用心对待每个人,每件事儿。他说他做人做事的信条是相信美好,创造美好。
【说实话,我觉得人这一辈子这个过程啊不是我装逼,也不是我装崇高,人这一辈子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爬山的过程。你爬上去怎么样,不过如此,重要是你这这个过程。沿路上沿线上,你看它的这个每个风景,遇到每一个人,这个是我觉得这是走过去的路,这是财富。而不是你心无旁骛,呼呼上去呼呼下来,我觉得那不叫爬山,那不叫爱,不叫人生】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豪驰汽车董事长刘传富——开创新能源汽车新赛道,让快递小哥享受美好生活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阡陌郑国栋 —— 一个文化品牌的进阶之路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中科思尔商艳龙——做高精度压力传感器国产化突破的领航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佳怡贺小轩——供应链物流企业迎来新一波的战略机遇期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训照——作为行业名片,身处艰难时刻,徒河黑猪在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