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创业者的身份进入新能源领域20年,用八年的时间,投入一个亿,研发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太阳能集热器,热效率超出国家一级能效40%。投资七千多万开发研制建设成全球唯一一台生产全流道集热器板芯的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生产线;彻底实现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现在,他正在以薄膜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优势融入区域材料产业,踏上这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起飞的航班,助力企业新的飞跃。一个新能源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济南样板,909济南经济广播记者郭慧对话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于春锋,欢迎收听。】
每个人都生活在时代的浪潮里。2000年左右,中国的又一轮创业浪潮来袭,彼时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的于春锋已经在当时的山东医药玻璃集团工作了近十年了,眼看着当年的同学都成为商海弄潮儿,自己尘封已久的创业梦想不由得被唤醒,事实上,他也已经积蓄了相当的创业资本:
【于春锋:我们参加工作以后就进入这种大型国企,做党办新闻宣传这一块,后来也几乎是全程参与了公司的合并重组上市过程,自己的感触也很多,比如,战略和决策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如果没有好的决策,没有好的产品,没有好的团队,没有好的人才,你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或者在行业里占到制高点,是非常难的。当时在企业里学到的东西也非常多,整个企业的运营也好,在企业里边的中规中矩也好,忠诚度也好,我们在这10年琢磨了很多,再一个我们也经常和市场去打交道,每年跟国内顶尖的这些厂家或者说合作伙伴也有很多交流,启发也很多,干了这么多年,对企业的这种模式也比较熟悉,所以说当时热情非常高涨,激情也非常澎湃,就感觉我们应该就进入到改革开放大浪潮当中去,一定要去干出一番事业来。】
虽然有了足够的实践积累,2002年,于春锋辞职后首选的仍然是到山东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进行了两年MBA的系统理论学习。当时在能源短缺和安全问题困扰下,全球范围内都加紧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在中国,有“真空镀膜管”之父之称的清华大学殷志强教授发明第一支真空镀膜集热管,将太阳能光热转换效率从百分之四十左右提高到百分之八十,随后将核心技术免费向行业公开;国家也适时推出系列鼓励政策;所有这些助推皇明、力诺、桑乐等太阳能热水器三巨头的迅速发展,也让山东成为中国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制造高地。2004年,于春锋MBA毕业后即进入新能源领域,以为国际和国内知名企业做代工为主。又一个十年之后,于春锋注册成立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开始布局自己的核心产品,甫一出手,三齐就盯住产业前沿科技,他的目标很清楚:做行业顶级产品:
【于春锋:我们当时是在美国加州做了一个光伏发电的项目,和加州州立大学的一个彭教授团队展开系列合作。他们正好是做磁溅射的薄膜材料,这是一种半导体,目前我们最热的可能就是芯片的涂层,因为芯片你要在最小的面积上写入最大量的信息的话,它一定是一个非常精密的加工过程,信息就是写在涂层里,彭博士就是研究涂层的,行业里就叫薄膜材料。我们当时合作以后就发现他的团队里边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就是用于太阳能的热吸收和热转换的膜层。完全是从这种半导体的工艺里边剥离出来的,在全世界太阳能热转换里边是一个非常顶尖的技术。当时我们发现这个材料非常好,就带着整个技术资料,找了国内的太阳能热转化方面的专家开始论证,包括清华大学的殷志强教授、包括皇明的团队,力诺瑞特的团队、桑乐的团队等等,包括他们的一把手和总工也都找了以后,包括中国建科院的专家,包括山东大学的,山东建筑大学的一些专家,一块开了数次论证会,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如果这个技术能够持续的研发,能够做到产业化,一定是太阳能光热领域的一次革命。我们就下定决心,持续进行了实验设备和资金的投入,在他研究的基础上又用了三年多的时间,真正把这个产品做到产业化,我们这个产品出来以后,应该说在行业里边还是引起比较大的轰动,也带来了我们企业在整个太阳能光热事业里面的一次真正的转型升级。
记者:咱这个产品的准确的名字叫什么?
于春锋:叫磁控溅射镀膜扁盒式板芯高效太阳能集热器。“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这是当时工信部评价机构找了很多国内顶尖专家来做整个成果评价的时候,给的一个结论,我们现在整个热效率比国家一级能效提高40%左右。
记者:在我们已知的这么多知名品牌的产品里面,它大概是一个什么情况?
于春锋:现在来看,我们这款集热器的热交换效率是在行业内最高的,基本上比他们的热效率要高出个20~30%来,所以说我们这款除了民用以外,现在大量推到农业应用和工业应用领域……】
联合美国,新加坡,德国等专家建立太阳能光热系统应用研究院;把直排反应式磁溅射生产光学蓝膜的技术用到光热转换上,投资七千多万元开发研制建设了全球唯一一台生产全流道集热器板芯的连续式磁控溅射镀膜生产线;在不锈钢柔性成型全流道、吸热体浸水式中频脉冲焊接等方面获得新的技术突破;彻底实现了太阳能和建筑一体化的融合,解决了阳台壁挂太阳能不热的问题;建成山东省乃至全国首例以太阳能为主能源的取暖示范工程,为相关部门太阳能供暖的补贴提供大量参考数据……像很多对自己的产品超级自信的企业一样,三齐的一条品牌Slogan就是“一样的阳光,不同的价值,让我们一起眼见为实。”目前,其核心技术已经获得了大量的市场应用和认可,但是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各种困扰也如影随形。
【于春锋:我们从前年开始在新疆做了很多项目。新疆冬天很冷,它有很多蔬菜大棚,煤改电以后,冬天就闲置了,因为用电成本太高,可能卖的菜钱都不够电费,我们去承担这个工程以后,在它的低温棚和中温棚,也就是比如说种草莓,比方说种辣椒种西红柿这种,基本上实现用太阳能完全能够达到种植的条件,当时在新疆做完以后,引起了很大轰动,后来青海内蒙也都去看跟我们联系,所以我们这个系统应该做得非常好,包括当时整个新疆的警务亭,取暖也是很大的问题,我们给他配备40平方到50平方左右的集热板,连接到室内,效果都非常好,包括解决民宿或者老百姓冬天的采暖,春天以后夏天的洗澡,都特别受到农民的欢迎。
记者:但是你刚才提到咱这个产品最适合做太阳能与建筑的一体化?
于春锋:太阳能热水器仅仅是这个产品应用的一个小部分,热水器主要是民用,用的咱这些楼上,要求开发商必须是提前安装,也就是都是开发商集中采购的,现在房地产市场也不是太好,所以房地产企业打出来的口号是什么呢?就是谁便宜我用谁,虽然我们基本价格差不多,差不了10%,但是作为房地产商采购来说,它就是1%都很重要。
记者:这个10%咱不能想办法降下来吗?
于春锋:这个差价完全都是原材料的差价,我们是真没有办法降下来,我们不可能牺牲品质,所有用过我们产品的开发商没有说不好的,都说你再便宜便宜,但是我们价格降不下来。
记者:集采能占到民用市场的多少?
于春锋:90%以上,所以说现在市场比较混乱,我们也在提议,给行业,包括给建设厅提议就怎么去规范这个行业。
记者:我看咱公众号上说7月份的时候一下子签了七八个项目,近万套太阳能。
于春锋:我们今年是一定要完成1.26亿,去年我们一共就完成了7000多万。
记者:你增长速度这么快吗?
于春锋:因为去年是我们的整个一个起步期,原先我们一直做产品,真正做市场是一个周期,我们今年做的项目其实是去年储备的,因为建筑项目周期很长,所以我说我们今年要完成的1.26个亿应该是去年签的和同,我们今年签的合同得到明年实施,当年签的合同,当年完成的概率达不到30%。
记者:比如说你今年7月份签的这些合同,它的额度要归到明年?
于春锋: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到明年,我们所谓的营收是以财务结账为准。】
三齐在以自己的方式增长,但是距离于春锋的梦想似乎还很遥远。对于企业家来说,研发只是第一步,市场推广和应用无疑是最终落点,于春锋相信好产品自己会说话,但是仍然紧盯产业发展节点,为企业谋求更多的可能:
【于春锋:我们现在做了一个智慧能源管理系统,要把太阳能——不管是太阳能光伏也好、太阳能光热也好、还是空气源热泵也好、水源热泵也好、地源热泵也好——要把所有清洁能源用数据互联网的形式做一个智慧能源的管理系统,让你这个小区也好,办公楼也好,学校也好,真正能够做到最大可能的使用新能源,从而达到节能减排,把你整个能源做到最合理,我们现在已经做了几个园区,最成熟的应该就是淄博的鲁东开发区,整个工业园区,包括它的办公、公寓,包括它的食堂娱乐一体几万平方,我们统一给他打造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光热,包括储能,包括利用空气源热泵,把整个园区的用电、照明、供暖、洗澡的热水,冬天的制冷一体都做完了,这是真正的为碳达峰和碳中和做贡献,这样每年你还有碳的排放指标,所以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因为现在城市工作能源缺口非常大,热电厂不让你上,就必须得用这种分布式能源站。
记者:这样咱就摆脱了民用集采的尴尬,进入到一个真正可以竞争的领域,咱们在这一块有一些什么优势呢?
于春锋:首先你要有好的产品,我们的产品热交换是顶尖的,所以说我们在同样面积的地方,我们能获取的能量更大。第二就是你得有团队,你得有具备这种研发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的团队,这是比较重要的这一块。因为可能你的太阳能发电也好,太阳能光热也好,还是空气源也好,储能也好,每一个板块你怎么能够通过互联网有效的联系联合起来,这属于数据,你要有数据,然后你要控制,你要有点,这就需要专业的团队。包括我们的整个控制系统,我们也是和包括哈工大和山大合作,根据客户的需求来开发整个管理软件系统,做到最大程度的节能。
记者:这是另外的一个市场,同时也是另外一个战场。
于春锋:现在做分布式能源越来越多的集中在这几个大的国家队企业手里,你包括国电、热电,国家队有他的优势,所以说我们现在也是尽量跟他们合作,把我们的优势体现出来。】
在中国力争在2030年前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背景下,决策层面推出的一系列举措将为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劲动能,于春锋相信,以此为契机,中国太阳能产业即将迎来更快更全面发展。三齐拥有一支非常给力的专家团队,于春锋自己更是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整合资源,学习和成长。在继续深耕能源市场的同时,他也在全力让三齐实现“两条腿走路”,借助企业在先进材料领域的积累,三齐正在以薄膜材料研发和产业化的优势融入区域材料产业,踏上这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十强产业起飞的航班,助力企业产生新的飞跃和转变。
【于春锋:我们这一款磁控溅射镀膜扁盒式板芯高效太阳能集热器,是基于我们当时在美国组建的这个科研团队对于薄膜材料的研发,其实我们最终核心的技术还是在薄膜材料,这种薄膜材料应用非常广泛,在各行各业在各个产品上都有,所以现在我们这个也是做了第二个储备,就是在膜材料的研发孵化和应用上,要进一步的做下去,所以说我们从去年做了一些战略方向调整,首先是和山东大学晶体材料研究所联合成立了一个山东大学三齐材料研究院,做薄膜材料的一些实验,这样我们正好也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把当时投了500万美金在美国加州的一条试验线,就把它运回国内来了,当时就这个事儿山大就组了一个团队,包括山大的晶体所、物理学院,包括它的微电子学院,当时找了7个学院来联合成立了一个科研小组,因为咱知道很多教授或者院士,他手里有很多研发的项目,有的研发了一辈子,只是停留在实验室,但是这个东西能不能产业化,它得需要有一个大的设备来做实验,所以说这时候我们的设备就用上了,是骡子是马牵出来溜溜,你说你的东西好,上我们线上一生产看看,根据它的工艺,根据它的参数试出来能产业化,ok,不能产业化,那也只是一个传说。所以说这样我们就和山大,建大先确立了一个方向,后来咱济南正好要成立山东省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里边有很大的一块,就是石墨烯与薄膜材料研究院,他也缺乏这个实验器材,这样就把它装到咱山东省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里边,你们就承担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薄膜材料工程技术中心,来做这一块研发,这样我们就和五三所、山大、包括建大和济南大学,包括和北航,这样就开始组建咱山东省先进材料联合研究院薄膜材料工程实验室或者工程技术中心这一块建设。现在设备我们正在安,我估计可能9月底应该就装完了,10月份就能进入一些实质性的运行了,这样我们就想通过这个平台,也通过我们试验线来整合国内的这些顶尖专家。在整个薄膜材料这个方向,现在我们也确立了有几十个方向,包括玻璃的透明导电体,包括在军事上用的一些屏蔽膜,一些多功能膜层,包括现在北航提出来,在航天器上大飞机叶片上的一些膜层等等,包括53所的一些实验,实验以后如果能够孵化出来,那么第一可以把这个项目从知识产权以及到装备——因为我们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就可以根据我们这条试验线,可以根据这些教授或者是研究所的这些资料来给他做出符合于产品的装备来,推给各个军事院校、推给各个研究院、推给各个企业,去做这些产品的孵化,有一些我们三齐能源也可以做孵化,这是我们现在的一些布局和准备。】
在最新发布的企业资料中,山东三齐能源有限公司定位已经调整为“一家集先进薄膜材料研发和太阳能+智慧能源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
创业近20年后的今天,52岁的于春锋无疑处在一个企业家的黄金阶段,也是他认为的压力最大,最关键的阶段。从国际能源趋势到国内和地方产业政策动向,到企业内的某一个员工工伤或者离职,甚至婚丧嫁娶,无不在他的关注范围内,需要作出安排、决策或者调整,并为结果负责。而他对企业家阶层和企业家精神的理解和认识,无疑更具参考和借鉴意义:
【于春锋:民营企业家和所有从业者有一个根本的不同点,民营企业家要承担最终责任,这就是根本。除了民营企业家以外,其他的任何都不用承担最终责任。所以说民营企业家的压力和痛苦可想而知。说到企业家精神,我感觉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咱别说精神,首先要有一个好的品质,一定要有担当,这种担当是义无反顾,承担最终责任的担当。总结起来,我认为民营企业家有三条、六个字:第一个作为民营企业家一定要创新——这里面包含了你的学习力、你的战略、你的研发、你的人才、你的冒险,这一系列创新,企业没有创新死路一条。第二个就是执着,我们在太阳能这个项目上整整做了8年了,投了一个亿,做到今天在市场上有一席之地,这其中还有我们天天打拼,政府也给我们推广,包括马书记那么多领导专家给我们站台,不经历风雨,很难见彩虹,在坚持的过程当中还有两点:第一,你得有激情,没有激情无法坚持,作为企业家彷徨也好,迷茫也好,都有这个过程,要提醒自己保持良好的心态,要充满激情,再一个就是民主生活会非常重要,这就是一个反省的过程,在坚持的过程当中,要反省,举一反三,进行改进。最后一点,作为一个企业家,一定要做到分享,分享是对成功的一种分享,是对精神的分享,是对你整个企业发展过程当中所取得成就的一种分享、这种分享包括你的利益,但是还不单单是利益,比如现在我们企业在做员工入职之前的职业规划,3年、5年和长期,根据你来的岗位和你的整个承担的职责,给你安排一定的职业成长基金,目的是你在我们企业工作过程当中能够得到提升,即使有一天你跳出去一定是一个有用的人,这就达到我的目的了,这种提升也是分享的一部分。不懂得分享的人,不懂得感恩的人,你一定成为不了团队的最终老大。所以说这一点取决于人,我们又回到开始的那句话——品质非常重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古欣 ——山东有人物联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产研院孙殿义——产研院是我接下来的生命的全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赵孝国——凯瑞的后疫情时代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邦尼集团董新建——洞察趋势, 引领未来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国信旅游张晓国——疫情对旅行社最大的冲击是行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岷——40年房地产发展史的见证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誉存科技尉可望——守正创新,领跑山东金融大数据产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星探传媒赵磊、赵炎兄弟——营销服务公司更贴合MCN的商业本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金威刻激光蒋习锋——上午办公区下午厂区,不出国、不出差、不看订单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金璋隆祥邹振民——20年坚守,只为1个贴有中国标签的产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博观智能CEO谢会斌 ———一辈子总要做几件让自己佩服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