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武如义和吴家堡—— 黄河大米的第三次稻改


  

  【涉足农业被他看作此生做的最对的一件事情。他相信好大米自己会说话,为了这一粒好米,他采用行业领先甚至首创的暗育秧育苗方式,用赤眼蜂和稻鸭混养防治水稻病虫,几十亩地的水田,水平高度差不超过三厘米,流转土地1600亩,托管周边村庄3000多亩,勠力同心完成黄河大米的第三次稻改,整个团队不过10个人。全程机械化操作,24小时内,稻米可以从谷穗到餐桌,用齐鲁良心做智慧农业,用一万种方式将其嫁接到都市的小轿车上。】

  

0.png


  2020年12月18号上午八点多,记者如约来到武如义位于济南市槐荫区吴家堡街道七里铺村村南的五洲水稻基地,简易办公楼前大片的田野肃杀清冷,天空却是几公里之外的市区难得一见的湛蓝高远,此刻,武如义正走过田野,跟在田地里晨练的老人打过招呼,将飞过天空的一排排飞鸟用手机记录下来,发到他的抖音账号里:

  【武如义:我感觉这是真正的自然美,然后发了抖音,起了一个题目,你的家在何方,你怎么自由的飞翔?就和我现在干农业一样,农业也是我的家,吴家堡也是我的家,我感觉这就是一个归属感。】

  

1.jpg


  如同他的名字一样,武如义性格爽直,身材魁梧,给人的印象是典型的山东汉子,却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由得就有了诗人的语言和视角。而他的抖音号里,也充满了黄河上的日出和晚霞,寒风中的几丛芦苇,玉清湖的疏柳残荷等等吴家堡特色风景,都有明显的国画味道。

  武如义认为农业是他最正确的选择,而种植吴家堡黄河大米,更是被很多人认为是明智之举。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是1952年毛泽东主席视察黄河时提出的要求,这是他老人家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离京外出考察,而此行的第一站,就是济南,在洛口附近,他亲自指示要将那一片:“一片霜、明光光、不结荚、不爬秧”的十几万亩卤碱地,引入黄河水,改成稻田,随后吴家堡的七里铺村作为济南沿黄稻改试点,逐步实行稻麦两作,全村80%的土地都种了水稻。经过几年努力,从吴家堡到滨州以西黄河两岸每年才有每年稻花飘香,这也被列为吴家堡黄河大米的“第一次稻改”。

  【武如义:稻改它不是两个字,而且我们流转的村是稻改的发源地,光奉献到稻改这个事儿上的老人就非常多,而且在这个村里有一位叫李贵仁老人,他已经列入了中国黄河稻改第一人,他形成了稻改后,百度一下就可以看出来,有30多个国家、300多人上吴家堡七里铺村来学习。】

  

2.jpg


  黄河稻改之所以引起大范围的学习和关注,起源是伟人的人民情怀,但是在专家眼里,吴家堡黄河大米能“一家做饭百家香”,更多的拜地理和气候所赐。武如义介绍说,济南的经纬度接近世界黄金水稻种植带,同时黄河水的温度、淤泥和粘土沉淀都给土壤带来了丰富的养料,种出来的稻子带着一种原生态的黏糯,而他流转的吴家堡千亩稻田,更是因为被玉清湖水库环绕、万里黄河纵横而过,兼有玉符河,小清河,美里湖等多重水源滋养,被头道黄河水灌溉,才终成国人舌尖上的美味。

  【武如义:我们流转的村庄比玉清湖低十几米,就在我们前面有200米就是玉清湖,尤其是靠近我们这一段,是沉沙池,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万物靠太阳,我们济南的经纬度,特别适合高产特产水稻的地方,水稻适合高温,开花期后,白天是大火炉,晚上天气又比较凉爽,有句话说,济南是秋老虎,但是还有一句话:如果没有长秋,就没有粮食丰产,它的天气造成了水稻需要阳光和热的时候,正好照射着他,所以说吴家堡这个地方,他种大米不是简单的一句话。】

  

3.jpg


  武如义是老济南,他从小就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少年时代更是无数次骑着自行车到黄河大坝底下捉鱼喂鸟,也因此,他成年后经营的实业,都冠以“五洲”之名,且一直自种几十亩黄河大米,满足自己做农人的心愿。眼见吴家堡黄河大米经过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级机械化的“二次稻改”之后,陆续出现农户倾向于选择以高产为目的杂交稻,传统优势品种被放弃,以原始方式育苗插秧开始,以整米碎米混装到袋子里到市场上卖掉为结束,更谈不上规模化和品牌化,吴家堡黄河大米的种植优势几乎消失殆尽。2013年7月,蒙尘的吴家堡大米终于迎来那个懂他的人,武如义将1600亩良田流转至麾下,他要用智慧和生态农业,做环境和百姓餐桌的守护者,吴家堡黄河大米的第三次稻改,自此拉开帷幕:

  【武如义:我现在回顾起来当时有点愣头青,一下子就把几个村庄流转下来了,当时的困难,基本上是除了地大,其他都跟不上。第一,这里没有车间,没有存储,没有加工,没有包装,也更没有品牌。怎么办?我当时先自己定位,头几年不挣钱,研究大米如何发展,研究来研究去,还是以吴家堡大米的特殊位置和品质为根本,第一步就是让济南周边的人和让同行们先吃着吴家堡真正的老品种119,原来都不种了,然后又依靠科技,把周围的技术员、参加过两次稻改的老专家聘请到我这里,共谋发展。科技方面是我们投入的重点。我天南海北到处去学习,福建水稻产业园、海南产业园、江苏合作社、东北黑土地水稻,多次到五常,全国的水稻会议我是必须参加。

  记者: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全国各地的做法对你有一些什么触动?

  武如义:我感觉我就基本都是现学,原来前两次稻改的经验几乎也没有用。

  记者: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武如义:对,我定位必须依靠科技,到现在世界上最先进的插秧机,最先进的烘干机,最先进的通风储藏稻谷的和精密加工的机械,五洲全有,都在我大楼里边。我们从育种首先推的世界最先进的暗育秧,他就是我水稻产业的一条命根。第二个科技因素就是水稻在种的时候一个最大的难题,它的土地不平整,我跟你讲如果不平整,有的地方水多产生地漏,有的地方就干,另外你施有机肥的时候,现在都是飞机施肥,水深的地方肥料自然存的多,露出来的地方自然地存不住,水上低处流,我最后在海边租了一台激光整平卫星接触的一个机器,发现效果非常好,所以说激光整平仪是我们的一个创新。

  记者:你现在多大面积范围内用激光整平?

  武如义:1500亩的范围内。

  记者:现在高和低之间的差是多少?

  武如义:我每块地从20亩到30亩50亩不等,现在我们每一块小田激光整平之后,高度差就两三厘米。因为每年黄河水的特性就是有淤泥,你每年都得整,所以说我就直接买了几台。

  然后是插秧,插秧原来都是人工,两个人一天插一亩到一亩半地。我的8行距插秧机,一天8小时,一般的能插二三十亩,而且我们现在有4台世界上最先进的收割机,我们在种的时候就已经定好了,到收这一片的时候,第二片必须不能让他熟,到收下一片的时候,那一片正好熟。

  记者:你这个交替成熟,范围是几天?

  武如义:大约就在一周左右。所以说我们在插秧的时候,就把科技含量放到里边,分次育秧、分次插秧、分次收割,迎合了我们最终的落点,我们最终的落点是什么呢?最终的落点是“吃新米找五洲”。老百姓原来的时候是人工收割,他明明知道快熟了,他也得让他干到上面,他不用上公路上来晒了,但我们不是,我们秉承的就是吃活稻吃鲜稻,我们的水分必须在18,在旺盛期、成熟期,而不是枯熟期,把它割掉,否则,再干去他的营养又回到杆上去了。】

  

4.png


  目前,五洲农业已经实现从选种、育苗、插秧、保值、收割、烘干、加工、包装、冷储的全程机械化操作,24小时之内,稻米可以从谷穗到餐桌,全程 “不落地”,并成为今年入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的137个产品之一,武如义相信好大米自己会说话,而为了这一粒好米,他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为防杂草坝上覆膜,垄间种植大豆,田里稻鸭共养,太阳能杀虫灯、标靶害虫测报系统也已经全部覆盖,经营所有1600亩流转土地和3000亩托管土地,武如义的团队成员不过十个人:

  【记者:比如说你大片的机器耕地的时候,那些司机算是你的人吗?

  武如义:是我的,都包括10个人在内,这就是科技的力量。比如说我们现在建了一个病虫害跟踪站,包括前期风向、虫害、气温、都有综合的跟踪,我们对地里的每天的情况都通过中心来控制。还有一个我们现在采用的种植模式,因为我们现在用了一个赤眼蜂,用老百姓的话讲,我用虫子放到地里,他长大了吃水稻里面所有的虫子,这个东西在全国都是首创,真正的回归绿色。

  记者:咱现在1000多亩都使全用这个?

  武如义:都用的这个,而且我们的太阳能杀虫灯,现在覆盖到每一块地里,比例是20亩一个,包括还有一个我们水稻在快熟的时候,我们通过他是快熟的还是枯熟的,这个米是不是有裂纹?是不是还有白头,我们全都跟踪用仪器能测出来,这就是我们质量的保证。还有一个就是除草,地里有草是最难解决的,怎么解决呢?我们就采用了几个科技办法,第一个,可回收的覆膜,因为水稻在地里的时候有水,它不会长草,然后坝子非常多,坝子是裸露的,怎么办?我们就覆膜,黑色的覆膜,他只要没有光照,草自然不会长。第二个,我们一早就把豆子都种满了,就没有草的成长空间,因为草它毕竟长得晚。

  记者:你到现在除了叶面肥之外,有没有用除草剂?

  武如义:坚决不用灭草剂。

  记者:是不是到必要的时候也会用一些农药?

  武如义:不会,因为我跟你说一下你就明白了,因为我们现在这些土地已经有一大部分鸭稻共养。我们在种水稻的时候就放鸭子了,这个鸭子它只吃里边的虫子生存,而且它的粪便又回到水里和地里去,所以说它自然法则造就了他天然的水稻的生长的环境。

  记者:你这一年光稻田里的鸭子能养多少?

  武如义:我们上次是养了500多只,因为它是有比例的,现在产业楼前面这些地全是鸭稻,

  记者:因为鸭子对农药特别敏感。

  武如义:对,他是特别敏感,而且我们是刚满月就放进去。

  记者:我觉得你真的是专家了,其实农业真的是需要用心的一个行业,你光用机械是做不到的。

  武如义:很多搞农业的都会讲,农业的最高境界叫自然,我要加一句:科技的结合,如果没有科技的结合,完全自然,那就是杂草丛生。

  记者:草盛豆苗稀。

  武如义:对。我感觉农业要用心,应该是有两个心。第一个是粮食的粮,你要想到粮食是谁吃,第二个你是良心的良,你在干农业种水稻的时候一定提醒你自己,你要用良心,种好粮食。】

  

5.jpg


  浮沉商海多年,提到五洲,武如义会很认真的解释他做的是农业,而不是商业,但是在市场方面,无疑也已经初具特色他建立了会员销售、会员单位订制一体化销售模式,自建渠道去中介化,在五洲农场的仓库里,今年收获的上千吨黄河新米,到现在所余不过百吨。

  他还在更大范围内耕耘和付出,无论面对络绎不绝来到五洲农场的参观者,还是作为济南市农业局的技术讲师,面对同行任何问题他知无不言,跟任何一个创业者一样,五洲农业在前进路上也有数不清的困难,但是“感恩”是武如义面向社会的态度。

  【记者:我手机上有很多群,就光吴家堡办事处,牵扯到农业和旅游的得有5个,政府部门的微信群得有5个,而且里边的人——区长、分管农业的区长、办事处的书记和主任、分管的主任、一直到分管农业的科员,都在这个群里面。而且济南市槐荫区农业局又有五六个群,每一个群里边都有负责人,济南市龙头企业还有两个群,农业局长,连省农业厅的人都在里边,还有一些科研人员都在里边,还有济南市农业种植处的农友群,我们经常在里面看到,农业局的局长、处长在这边交流,尤其是有的大型的活动,天气的变化,病虫害的变化,每天都报。就在前两天12月9日在我们基地举办的济南市农机事故应急演练活动来说,正是气温最低的几天,活动当天一早市区各部门相关领导都来到现场,针对农机事故发生的各个环节进行了模拟演练,切实增强农机手的法制意识及安全意识。每年育秧的工作对我们来说都是最关键的时刻,就在这关键时刻济南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的站长都会带着山东省水稻研究所、济南市水稻研究所专家们,尤其是幼苗长虫的时候,不给我们打招呼就会到基地来,针对长势及现状给予技术指导及建议。我感觉我一定要把水稻做好,对喜欢我,想让我干大的人,我觉得这就是我的回报……】

  科技引领五洲农业,良心铸就粮食安全。内循环为主时代,老百姓的饭碗,是“比天还要大”的事情。五洲农业目前的产能可以满足上万亩水稻种植和加工需求,但是相对于规模,做强做细,做出智慧工业的精髓无疑武如义最看重的:

  【武如义:做农业一定要深入的理解智慧农业,智慧农业有什么,就是要不断的嫁接,能产生多种的经营模式,比如说农业公园、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产品品尝品评鉴,青少年科普教育,这一切都是发力点。它可能有两种,一种是盈利点,一种是社会效益。所以说农业是一个大有作为的地方。我感觉我离济南是怎么近,我的关键词一个是良心农业,第二个关键词就是都市,把农业嫁接到周围城市的小轿车上去,覆盖到周边的旅游项目上去,和他们连片起来,才能把农业的真正的精髓做好。

  记者:你的这种模式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你自己想的吗,你有没有在国内在模仿,在学习一些此类的模式?

  武如义:万物莫过于心。你每次看到任何一个好的东西,马上要嫁接到你农业,比如说看到一个罐,我感觉他有以后我有用,我马上要记下品牌来,扫他这二维码,我上每一个城市第一次必须去的地方就是超市,我要看它的米,我要看它的价格、看它的包装。我的包装这种提升和改变是我本人设计,我现在有这么一个问题,第一,每天接的电话是咨询我干农业的是一种,第二就是收购我的项目,整体的连品牌,连我合作的流转的地,整体把我收购了的很多,而且都是知名的大企业,直接明说收购龙头企业。我说第一,因为这些东西是我一点一点的从老百姓手里一分一亩的流转的,到处都是烂树,没有道路的前提下,发展到今天一大片良田,机械化、品牌化,我感觉这是用我的心血打造起来了,我不是光看他的盈利点,我的落脚点是传承和保护,到今天我感觉他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养大了一样,没有把它换成钱来用这个想法。

  记者:借助一些资本的力量,你可以发展的更快。

  武如义:我天生不合作。做生意,任何人你有事我帮助你,你有事帮助我,我是一个秉性非常认真,非常直的人,我说话不会拐弯,我家里有四个字,是我送给儿子的,叫“是非曲直”,我分得非常清楚,所以说就非常简单就是我的做事的作风,所以说我是从来不会合作的。

  记者:你肯定是不舍得,但是把它纳入到一个更大的版图里边,说不定对他的成长更有好处。

  武如义:我现在感觉说我做的品牌,还有给老百姓做的东西,他已经融入了我的血液了,种大米,热爱这片热土,已经在我命里生根发芽了,我不会改变这种模式的。还是我刚才说的一句话,就是我今生选对了最大的一个事情,就是干农业,我会一直干到干不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分享至
{}
3600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鲁研农业良种有限公司吴建军——《种子的文章是写在大地上的》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陈冬岩—— 一个硅谷回国创业者的济南样本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生态家园闫茂鲁——好好努力,做点有意义的事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世顺——解码二机床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张鼎 —— 二次创业梦飞扬——济南新生代企业家的科发样本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周飞——为什么是济南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华光光电肖成峰——掌握核心技术之后,规模化就是第一重要的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创之明刘光政——让本地没有难运营的电商企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李世岩 —— 科技型初创企业的志盈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