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易华录总经理王海博——和时代最先进的科技结合,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创业团队学习!




  0.jpg


  做交警时,他想的是用科技手段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当村支书,他想的是用科学种植方法提高村民收益。从交警到村支书,从德州市陵县交警大队长到智能制造领域的优秀企业家,无论身份,无论岗位,他都坚信科技可以改变生活。如今,他已成为中国通信工业协会大数据应用产业促进会专家,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企业联合会联合组成员,荣获“智慧城市行业领军人物”“互联网风云人物”等称号,拥有两项国家发明专利。

  

1.jpg


  今年11月中旬,在青岛一个国家实验室的园区里,6辆无人驾驶的小巴车每天穿梭在园区提供服务,当无人驾驶的场景真正呈现在眼前,很有科幻大片的感觉。车内没有驾驶员,更没有刹车、油门,但却丝毫不影响车辆的平稳运行。每到1个站点车辆都会自动停靠,等乘客上车后再缓缓起步。这是山东省首个5G无人驾驶公交小巴示范应用项目的试运营场景,项目的主办方正是位于济南高新区的山东易华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王海博:我们做自动驾驶的项目并不是说仅仅是为了一个示范就打了个样,更不是为了做一个噱头,那么也是我们想通过来探索一个在真正的未来,比如说不用说25~30%了,你有10%的自动驾驶汽车无人驾驶汽车,载人无驾驶汽车上了路,那么还有一定比例的,比如说我们的清扫车、配送车、巡逻车,那么在一个城市里穿梭运营的时候,它的管理应该怎么管车的这些自动驾驶的这些要素和我们原来的管理应该怎么去融合,那么这个也就是我们经常讲智慧城市,这个真的是到了的智慧了,你不智慧的话,我们车辆的运行也有很多的风险,我们的管理也会存在着很多的风险。

  易华录是在全国智能交通领域最早的企业,同时也是领军企业。因为成绩优异,所以公司2011年在创业板上市,当时是国内唯一的以智能交通为主业的上市公司。

  记者:大家关心的是无人驾驶好多年了,很多公司好像都在做无人驾驶,那么它距离我们真正能够使用上,老百姓能买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还有多远?

  王海博:无人驾驶应该说我们国家发展的还是很快的。目前从无人驾驶的技术来讲,我们也有一些技术在国际上也是领先的,但是它真正的到我们市民的生活当中来,应该还得有一段距离,我估计这段时间大概还得5~10年。

  但是比如说自动驾驶的清扫车、自动驾驶的巡逻车、自动驾驶的配送车,这个应该不会太久,很快就会走到我们身边,它的发展也是有一个阶梯式的。比如说自动驾驶的商用车,也就是货车,现在在港口,比如说青岛港现在就已经在用;比如说货场,这些特定的应用场景都已经在使用了。在农业上,无人驾驶的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已经悄悄的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了。

  记者:只不过可能大家想购买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作为家庭使用的话,可能还要等一些时间?

  王海博:确实需要等一等,需要法律法规的支持和完善,因为毕竟自动驾驶的车辆,融入到我们常规的道路交通中来,它和原来的管理要素也是不同的,原来对道路交通管理的法律法规都是针对人,因为人的特性是一致的,所以它都是针对人。一个自动驾驶的上来,他不可能再针对人了,只能是针对车,这种情况下,车辆行驶的实时的信息,车路协同的信息等等的这些信息、数据,都要实时的掌握起来,要不然自己跑自己的那就乱套了。

  

2.jpg


  创业之前,王海博还曾经有过两个身份,交警大队长和贫困村的村支书。当交警时,他想的是科技强警,当村支书是,他用的是科学种田,王海博说,无论身处任何时代,身在哪个岗位,都应该和时代最先进的科技结合。

  记者:刚才听您介绍最新的园区无人驾驶项目的时候,其实潜意识当中您是带出了很多不仅仅是专注于产品,专注于项目,而且包括道路安全法规的一个思考,这其实跟您的从业经历有很大的关系的吧?当时村支书也是因为交警,然后下到村支书对吧?

  王海博:对。

  记者:后来又创业,这是三个特别明显的不太一样的身份。

  王海博:我原来在交警的时候,特别是在交警一个地方负责人的时候,我就积极的倡导科技强警。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车的保有量,驾驶员的保有量都是大幅度的上升,我们传统的管理手段已经落后了。所以我们很早,从02年然就开始做了一些智能交通管理的尝试。

  到04年,我们在山东省已经建成了全省第一个公路全程监控系统。当时我们也不知道他叫啥,反正该管的地方一定要用科技手段管起来,从有了这套系统,我们运行以后,连续几年我们道路交通事故的4项指标全面下降,交通肇事逃逸案的破获率逐年上升。

  当村支书是因为当时我们县搞了一个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我有幸被选中了去当村支部书记,那个时候是任实职的书记。那个时候就搞科技种田种大棚,从大田作物引导向经济作物转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记者:今年很多第一书记搞网络直播带货,当时98年还没有网络,还没有智能手机,怎么帮村里搞经济?

  王海博:两种情况,一个是在农村,经济作物,比如种蔬菜相对来讲比大田作物,也就是小麦玉米,比这些作物,要求的技术水平稍微高一些。但是因为蔬菜很容易得病,所以种蔬菜没有一个引领的示范的,老百姓也不敢干,因为他看不到结果。

  所以当时在村里,我就像这次做自动驾驶示范一样,也是发动村干部先做示范,其中有两个还是做的比较成功的,那一冬季就收入了四五千块钱,在98年绝对是有影响效应的,所以也是先打了个样儿。蔬菜做起来之后,大家知道这产菜了,附近的城里的就会到田边地头收菜。

  第二个就是说,我们要走出去。因为当时我们村里还有一个副业,做驴肉加工,历史还比较久,而且工艺也很好,但就是销不出去,价格上不去。我就扛着驴肉进了北京,跑到北京去卖驴肉。当时我们还发过一篇专访,就是杜家的驴肉上了北京人的餐桌。

  记者:刚才听您说这一段的时候,觉得从交警到农村种菜,其实你一直想着是用科技的方式,用科技的手段解决交通的问题,用科技的方法解决种地问题,这个是你从上学、交警、村支书,包括后来创业一直贯穿的一个想法吗?

  王海博:在02年我就提出来,我们要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管理效益。所以这也是一直我认为的,在人生路上,走到每一步的时候,我们都要和时代最先进的科技发展的应用结合起来。

  记者:刚才是一个您个人经历的纵向比较,如果横向比较,从这么多的创业者当中,您觉得您的经历有没有让你跟其他的创业者和企业家有一点不一样的地方?

  王海博:作为企业来讲,作为一个创业者来讲,我相信大家的感受都是一样的,如果说有不同的话,我相信大家都读到过看到过一个微信,本世纪100年来最伟大的创业团队是谁?肯定是中国共产党。所以在我们的工作当中,就是我们把党建活动和经营管理工作是很密切融合在一起的。

  

3.jpg


  从智慧交通到蓝光存储,从无人驾驶到智慧城市,企业发展可能会找到蓝海,又经历从蓝海到红海转变,再寻找新的蓝海.王海博说创业就是要不断调整方向,每天都在思考和努力。

  王海博:国内的情况来看,我们数据的采集现在已经很丰富了,不是问题,包括我们每一个人的手机,我们路上的摄像机,那些都是我们的采集端;数据的传输也没有问题,无论是光纤还是5G;我们数据的计算也不是问题,超算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我们的云服务在全球也是领先的;我们数据的应用现在也很广泛,像这些我们都没问题。反而是数据的存储现在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一个卡脖子的。

  目前我们华录集团的蓝光存储刚好是解决了这个问题,华录的蓝光存储在全球是领先的。首先华录是国际蓝光解码标准的主要制定人,第二我们的蓝光存储,它的高密度、大容量、低耗能。低到什么程度?能使我们原来磁盘阵列存储耗能的千分之三,所以它就降低了它的成本,存储的长周期,不低于50年,而且因为它是物理存储,它是属于激光刻录上去的,所以防磁干扰磁辐射等等,所以它的安全度又很高。这些应用在政府的政务数据的存储上,比如说我们的社保数据,医疗数据,银行数据,存储周期都是到30年到50年,所以需要长周期存储的。就个人来讲,我们现在真的很希望我们从自己的孩子开始,为他保留一生的影像资料,我们也想把我们的影像资料保留下来传下去留给我们的后代,也可以使用蓝光存储,这都是和我们的生活都是非常贴近的。

  (本栏目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分享至
{}
3697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美泉环保乔壮明——微生物都是有脾气有性格、有思想和喜怒哀乐的小东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爱不释书创始人耿化龙——创业是一个翻山越岭的过程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昊月杨志亮—— 两项国际标准诞生的前世今生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SAP张钦鸿—— 躬身入局,成就智慧企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梵森映画创始人华燊——不想当创业者的运动员不是好老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禾宝张科建——人活这辈子,还是要在一个行业产生一点哪怕微弱的影响,总归没有白来过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康迈祺生物王靖林——二十年坚持做原研药,到今天一家人仍然租房子住。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 润一科技刘利达——从痛点和隐患中寻找空白市场,重塑医院后勤安全管理模式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易华录总经理王海博——和时代最先进的科技结合,向本世纪最伟大的创业团队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