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美泉环保乔壮明——微生物都是有脾气有性格、有思想和喜怒哀乐的小东西


  美泉环保乔壮明:微生物都是有脾气有性格、有思想和喜怒哀乐的小东西

  【作为一家专注环境污染治理,特别是水污染治理的高新技术企业,美泉集产品开发、技术研究、项目勘察设计、工程安装、调试、售后、运营为一体,业务覆盖工业废水处理、城镇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沼气处理应用、污泥处理、海绵城市建设等领域,特别是在发酵产业污水处理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行业隐形冠军。】

  

0.jpg


  2020年8月25日,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成立三十周年表彰大会在上海举行。作为对生物发酵产业技术革新、推动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科研单位和专家,山东美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荣获中国发酵产业“创新贡献奖”,董事长乔壮明荣获中国发酵产业“行业精英奖”。

  【乔壮明:发酵行业其实就是食品行业,评选的这些获奖单位大部分都是发酵生产企业,你像中粮集团、国投、这都是世界500强企业,包括咱山东也有很多企业,他们都是做各种各样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但是环保这个行业的只有我们一家。

  记者:你和你的甲方站在了同一台上,领了同一个奖。

  乔壮明:对,而且我们甲方要上项目,做规划做环评,他要取得出口权,到底允许不允许,我们是有发言权的,我们要给他进行环保核查。】

  

1.jpg


  “水”和“微生物”是乔壮明过往履历的关键词。他1977年出生于山西阳泉,阳泉古称“漾泉”,以泉水喷涌而得名,当然,上世纪末的阳泉还有另一大特点,就是环境问题严重,少年的乔壮明心里已经埋下一颗种子,将来一定要从事环境保护相关事业,高中毕业后他如愿报考了环境工程专业,来到泉城济南。1999年,他大学毕业进入水处理技术开发及应用研究领域,并迅速崭露头角,成为统领一批名校硕士博士的国家863课题研发现场负责人。为了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环保梦想, 2005年,他跟伙伴一起,注册成立山东美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到今天,作为掌握多项核心技术行业专家,他已经拥有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副理事长等诸多身份,乔壮明说,所有这些,都基于他对微生物的独特理解以及由此延伸的技术实现能力:

  【乔壮明:做环保肯定得有点梦想,否则很难坚持下去。

  记者:不容易。你觉得你是一个适合创业的人吗?你做美泉之前,你还有其他简单的创业积累没有,比如说在学校卖个小东西都算。

  乔壮明:什么都没有,初中那时候卖个苹果还不敢喊。所以当现实和梦想发生冲突的时候,有的人会安于现状没办法改变,像我们就是一定要朝着自己的梦想和理想走下去。

  记者:我觉得美泉这个名字也挺有意思,跟济南有关系吗?

  乔壮明:当然有关系,另外我家是山西阳泉的,我们那里也有泉。这个名字是我起的,基于几点,最基本的一点:好记。同时我们是做污水处理的,我们希望把我们的水都处理成像泉水一样,干净清澈。第二个,我们希望把事情做得完备、完善,那就是美,所以当时就起了这样一个名字。

  我们公司其实是以一帮研发人员为基础成立的,说真话当时我们这个团队在学术圈还是很有名的。像有清华的、有北京环科院的、还有我的几个朋友、还有现场施工的管理人员,大家都是做同一个课题,这个课题是被科技部定为国际领先地位。但是做完以后,在应用方面一直推广的不太好,我们这些人还是很希望能让技术在实际中发挥作用,就开始做推广,而且不断的完善技术,申请专利,然后可以说一炮就打响了。因为我们做工程,国内外到处跑,我们当时主要面对的是做玉米深加工的企业,基本上国内有规模的七八十家做玉米深加工和淀粉的企业,我和他们都很熟。2005年公司成立,我就说我们不需要业务人员,咱当时也有点狂,我要业务人员干啥,这么多企业他都知道。而且我们最早在山东的沂水,就是青援食品,在诸城,也有业绩,在东北也有工程。

  记者:你这些优势是从哪来的?你毕业的那个学校其实也是个一般的学校,你是在学校里积累下的这些优势,还是说你在工作过程中自己对这个领域特别喜欢,然后去钻研?

  乔壮明:我觉得是在工作过程中,一个是自己的专业,一个对这个可能有点悟性。因为我们的污水是用微生物处理的,我给我的同事讲,我说你们一定要知道这微生物在思考什么,需要什么,他的喜怒哀乐是什么,你如果都能知道,你会很从容的去处理这个事,在我眼里,这些我都知道。

  记者:你讲几个有意思的。

  乔壮明:我就跟你讲一个最简单的,我们为什么说厌氧和好氧?厌氧是什么意思呢?就他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不需要氧气,好氧就是必须有氧气才能生存,举个例子,比如夏天,家里有一碗剩饭,放两天就坏了嘛,一开始变酸,然后慢慢就变臭,你再放的时间长,它就变得很黏,很稀,如果时间足够长的话,这一碗稀饭最终就变成基本上跟清水一样了,剩下底下是沉淀的是渣子,你看为什么要变酸?它一开始是有酸化菌的存在,它就变酸了,酸化菌到一定程度,它就变臭了,有厌氧的甲烷菌的存在,还有硫化菌的存在,细菌它就逐渐的把叫一碗稀饭分解掉了,最后分解成什么呢?——甲烷、沼气、二氧化碳就排出来了,剩下渣子他就沉在底下,这当然得需要很长时间,自然界中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两个月左右,任何的微生物发酵都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的污水处理就是这个概念,只不过是两个月的过程,你必须在两小时内或者两天内把它解决完。

  记者:所以你要在各个环节都要给他加快速度。

  乔壮明:对。所以我们现在培养的一种菌叫颗粒污泥,是综合体的,一个绿豆那么大,它一层一层的微生物菌体是不一样的,外边是水解,水解以后是产酸,然后产氢、产乙酸、产甲烷等一系列的,把微生物它形成一个小社会一样,就和人一个团队一样,只有把微生物培养出来,它效率就很快了,协同作战,这就是我们研发的核心,我们叫厌氧颗粒污泥。

  记者:用比较形象的说法的话,这算是一个什么呢?

  乔壮明:就是一个小一点的生态系统。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结果。像我们就是顺着它,为什么能让它形成、落实它的规律?他怎么能形成这样?它需要什么样的温度?需要什么样的 P h值,需要什么样的水利条件,需要什么样的压力,给他创造好,他就形成了。所以你得知道他想什么,什么样的条件下才能形成,形成以后就很快了。而且这个东西就很值钱的。

  记者:这个就是咱的核心技术。

  乔壮明:我认为我们的核心技术就是对微生物的理解,怎么最大限度把微生物留住,这就是我们的核心技术。

  记者:比如说在整个过程中,其实它是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对吧?你对他们是怎么理解的。

  乔壮明:首先,就是说你看微生物的营养搭配,我们的污水,很多人都觉得污水来了就用厌氧菌,但是他不知道厌氧菌需要各种各样的生存环境,教科书上知道温度,ph值,水利条件,但我们更能深入,我们研究他的第一:需要微量元素,主要就是铁、钴、镍,它需要一点点,但是你不加它就长得不好。第二个,它得需要一种流态,什么流态呢?我们叫水力停留时间,把一些合适的菌留住,把一些不合适的菌淘汰掉,你就看在什么流速下,能把好的菌留下,把一些不好的让水冲走它,这就是流态问题。第三个也就是最关键的,一定量的微生物能处理多少样的污染物或者有机物,我们是知道的,你不能让他饿着,也不能把他撑死。如果突然太多,他把他一撑,这个人要涨肚,他也会撑死的,就和人一样,吃饭,咀嚼,到胃,我们胃是酸性的,就和微生物的水解酸化一样,然后到了胃,一下就把大的分子变成小分子了,像我们吃的馒头米饭它都变得很稀了,但是吸收不了,他只是把它变小,到肠道吸收的时候就是肠道微生物,肠道微生物都是厌氧菌,他就是把一部分变成二氧化碳,咱就从身体里排出来了,有的就变成甲烷,有的就变成营养物质吸收了,剩下就是渣子……你就想着自己吃饭要每天一个人吃多少饭,咱是有数的,吃少了饿的不行,吃多了撑的不行。

  记者:所以在你看来,微生物的理想状态是什么呢?

  乔壮明:我觉得是均衡和共赢。】

  

2.jpg


  环保工作者是给地球“看病”的人,极具专业性。乔壮明上述形象的说法,专业术语是循环式颗粒污泥反应器(MQIC)、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H-UASB)、分段进水生物脱氮工艺(BRN)、氨氧化生物脱氮工艺(AMOXP)等等,均是美泉的核心技术,已经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充分的验证,过程无论是怎样的纷繁复杂,在乔壮明眼里,跟人体的消化吸收过程甚至这个世界的很多运行规则如出一辙,是技术,也是艺术。微生物之间最理想的状态是均衡、共赢,这是以微生物方式做污水处理工作首先要考虑的,也是他掌舵美泉15年,与客户、同行、包括内部员工相处的底层逻辑。

  【乔壮明:我们努力让客户通过污水能挣到钱,就是咱刚才说到的颗粒污泥,是可以卖钱的,而且越来越贵了, 他每天长,我们就可以储存起来,留够自己用的,多余的就可以卖钱了,一吨现在能卖个七八百块钱。

  记者:你的客户现在已经是有通过这个盈利的吗?

  乔壮明:看他规模大小,大的厂一年有上千万的盈利,这是第一,第二个就是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沼气就可以用来发电,有的发电量都够自己厂用,我们就是尽量变污染为资源,他上环保设备的动力就更强了。】

  


3.jpg

4.jpg


  在舜华路2000号舜泰广场1号楼东楼16层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美泉办公区,一眼望过去,过半的工位处于闲置状态,作为以现场施工为主的环保工程公司,为长期驻外员工保留属于个人的独立工位,为在公司的员工提供免费午餐,在乔总看来,是他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必须要保证的:

  【乔壮明:就算他一个月出差20天,哪怕他一年就回来两天,我给他留个位置,有人建议我办公位置集中起来,设一部分公用办公位,空余的办公场所租出去,说很多人都这么做,我觉得不行。

  记者:员工会没有归属感。

  乔壮明:反正将心比心,如果我是一个学生大学毕业,来到这个企业,我辛辛苦苦在外出差回来了,给了我一个公用工位,那我就不在这里干了,我就不干了。我们公司的午餐都是免费的,别的我们可能做不好,以人为本我肯定能做到,大家都是工作,一定要尊重,所以我们也才能留住人才。】

  

5.jpg


  最近一段时间,济南市的蓝天白云明显增多,久违的“霞光万道”更让济南人知道,我们所处的环境越来越好,在乔壮明看来,这来自于环保执法部门的工作力度和决心,来自于包括美泉在内的所有环保从业者的努力、更来自于每一位公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国家层面产业布局的宏观调控和对环保行业的大力扶持:

  【乔壮明:整个国家对高污染的企业投入了很大的扶持,包括资金上的扶持和技术上的扶持。像我们做环保,也拿出很多钱让我们去研究新技术,所以全世界我认为最好的治理污染的技术都在中国。

  记者:这能确定吗?

  乔壮明:这不是我说的,这是我们院士说的,全世界最先进的污染治理技术基本上都在中国,像我们做的山东省的重大课题一样,必须企业牵头,然后再把一些高校和科研院所纳进来,因为企业牵头它目的就是应用,而不是说我研究这个技术发表篇文章算了。

  记者:咱现在牵头的有几个项目?

  乔壮明:我们这几年主要就一个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叫“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发酵和养殖行业的应用”,都是国际最前沿的一些东西,都是院士牵头的,

  记者;这个技术能解决什么问题?

  乔壮明:能把目前整个污水处理的运行费用降60%,如果能推广的话,一年给国家节约上千亿的环保费用,所以现在国家也是大力的扶持研发机构做这个事。

  记者:现在进行到什么情况了?

  乔壮明:现在是工程有应用的,但是还不像刚才说的几个技术那么融会贯通,因为这种微生物的很多生理特性还需要研究。有的情况我们已经摸透了,有的还在试验过程中,在两三年内我们肯定基本上能推广开,再过几年以后,你就看中国的环境,肯定跟现在还不一样,跟各种技术的应用有很大关系,能把运行成本降下来,成本太高的话也是治理不起环境的。】

  

6.jpg


  山东美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至今在中国已经完成了数百个工程项目,在白俄罗斯、缅甸、朝鲜、柬埔寨、俄罗斯、爱尔兰等国家都有自己的施工项目,业绩遍及生物发酵、食品饮料、制药、化工、市政、屠宰、印染、酒精、造纸、垃圾渗滤液等多个行业,特别是在利用微生物进行的发酵污水处理领域,已经成为国内当之无愧的隐形冠军。美泉采用的高速率厌氧反应器进行的污水处理技术也正日益被国际社会看做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技术的核心,结合其他适当的方法,能为大量仍然走在“先发展,后治理”道路上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可持续发展的废水处理系统,美泉“走出去”的布局也已经在陆续展开:

  【记者:咱们现在国内市场占有情况怎么样?

  乔壮明:我们在发酵行业做的比较多,因为发酵和我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所有食品、添加剂、味精、饮料、酵母,包括我们的米面生产加工等等,都是这个系统的。打个比方来说,假如整个排放污水是100%,市政污水能占到污染的60%,这种水我们处理的并不多,因为他技术含量不是很大,也相对垄断,民营企业很难介入,百分之十到二十是发酵废水,有机物污染度高,很难处理,我们在这方面做的不错,在发酵产业的污水处理行业,我在全国范围内的市场占有率至少能到40%左右了,国外一家公司也能占到个百分之三四十,剩余的就是其他一些七七八八的公司在做。

  记者:跟你对峙的是哪个国家的公司?

  乔壮明:荷兰,这个一个小国家,但是他们的微生物在全球都是最顶级的。

  记者:这些年美泉的发展还是很顺利的。

  乔壮明:但是我们没有实现我们的梦想。

  记者:你们的梦想是什么?

  乔壮明:成为中国工业界的number1。

  记者:你觉得是什么阻碍了你呢?

  乔壮明:我觉得各方面自己首先来说肯定自身的能力,自身的见识,没有说不好就是没那个本事。同时你自己没有不要紧,你没有选好一些合作伙伴,你现在就得走出去。所以你看北京我有分公司,我们在桓台建设了水处理的药剂厂,我们在杭州办分公司,我们在深圳也会设分公司,包括四川,我们都会设分公司。

  记者: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布局?

  乔壮明:就从今年开始,春节前大家信心满满的开始做,结果一下子有疫情了,稍微耽误点事,但是必须得走出去。原来想的是深圳是对外的窗口,山东是根据地,杭州是新成立的研发基地,北京肯定也得是个中心。

  记者:你对的是国际市场,

  乔壮明:对。我们的目标就是把我们荷兰的公司再超过去。所以我们一定要在你看现在是在东欧做项目,我说他在中国做,我一定要到欧洲发达国家去做。

  记者:他是全球number one。

  乔壮明:对,我们想超他,事实上差距还是很大的,但是梦想还是有的。】

7.jpg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由有人物联网独家冠名播出)


分享至
{}
3559读过


| 发表评论
共0条评论
    重点产品

    人物专访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赵孝国——凯瑞的后疫情时代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邦尼集团董新建——洞察趋势, 引领未来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国信旅游张晓国——疫情对旅行社最大的冲击是行业人才的大量流失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绿地泉控股集团董事长刘岷——40年房地产发展史的见证者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誉存科技尉可望——守正创新,领跑山东金融大数据产业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星探传媒赵磊、赵炎兄弟——营销服务公司更贴合MCN的商业本质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金威刻激光蒋习锋——上午办公区下午厂区,不出国、不出差、不看订单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山东金璋隆祥邹振民——20年坚守,只为1个贴有中国标签的产品

    济南新动能百人访谈:博观智能CEO谢会斌 ———一辈子总要做几件让自己佩服的事情